京城的陽光灑在皇宮的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然而,這光芒卻無法驅散朝堂之上那股凝重且微妙的氣氛。李昊陰謀敗露被懲處後,太子之位再度懸空,如同一個巨大的謎團,懸在眾人的心頭,引得各方勢力暗流湧動。
朝堂之上,大臣們早早地便聚集在此,交頭接耳,眼神中透露出對即將討論之事的期待與緊張。皇帝李世隆端坐在龍椅之上,他的目光緩緩掃過下方的大臣們,心中思緒萬千。“諸位大臣,如今三皇子因犯下大錯,已被懲處,太子之位空缺。今日,我們便來商議商議,這太子之位該由誰來擔當,方能帶領我大魏走向更加繁榮昌盛的未來。”李世隆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曠的朝堂上回蕩,猶如一記重錘,敲在每一位大臣的心上。
話音剛落,一位身著紅色官袍的大臣迫不及待地站了出來,此人乃是禮部尚書,平日裡便與李天澤交好。“陛下,臣以為二皇子李天澤實乃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選。自經濟改革推行以來,二皇子殫精竭慮,不辭辛勞。他大力推動與鄰國的貿易往來,使得我大魏的經濟蒸蒸日上,百姓生活富足。而且,在麵對李昊的陰謀時,二皇子沉著冷靜,不僅迅速穩定了局勢,還將陰謀徹底揭露,足見其有勇有謀,心係國家與百姓。如此賢能之人,若立為太子,必能帶領我大魏走向輝煌。”禮部尚書一邊說著,一邊激動地揮舞著手中的笏板,眼神中滿是對李天澤的推崇。
這時,一位站在後排的禦史忍不住插話道:“禮部尚書所言極是!就說那跨境電商平台,二皇子殿下一手推動,讓大魏的商品遠銷海外,國庫收入大幅增加,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百姓們如今對二皇子感恩戴德,他若為太子,必能得民心、順民意。”這位禦史身材清瘦,聲音卻格外洪亮,一開口便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他的話剛說完,立刻有許多大臣紛紛點頭表示讚同。“禮部尚書所言極是,二皇子殿下的才能與品德,我們有目共睹。他在改革中的種種舉措,皆是為了大魏的長遠發展著想。立二皇子為太子,實乃大魏之幸,百姓之福。”一位年輕的大臣高聲說道,臉上洋溢著對李天澤的敬佩之情。
然而,並非所有大臣都如此認為。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臣,拄著拐杖緩緩站了出來,他乃是朝中資曆最老的太師,平日裡說話極有分量。“陛下,老臣以為,立太子乃國之大事,不可倉促決定。二皇子雖在經濟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太子之位,需德才兼備,且能統禦全局之人擔當。如今大魏麵臨的挑戰諸多,不僅有經濟上的進一步發展,還有軍事、外交等方麵的事務。二皇子是否有能力處理好這些複雜的局麵,尚需考量。”太師的聲音雖然蒼老,但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他的話,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了一顆巨石,激起了千層浪。
兵部尚書此刻站出來,附和太師的觀點:“太師所言甚是。軍事乃國之重器,關乎大魏安危。二皇子在經濟方麵有所建樹,可這軍事戰略、排兵布陣之事,從未見他展露過才能。若遇戰事,他能否帶領大魏軍隊保家衛國,實在存疑。”兵部尚書身材魁梧,聲音雄渾,他的話語讓朝堂上支持李天澤的大臣們不禁心頭一緊。
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支持李天澤的大臣們紛紛為他辯解,而持保留意見的大臣們也各抒己見,雙方你來我往,爭論得麵紅耳赤。“太師所言雖有道理,但二皇子在處理與鄰國的外交事務中,也展現出了卓越的智慧和才能。他與鄰國君主的交流,為大魏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和合作機會。”一位支持李天澤的大臣反駁道,眼神中充滿了堅定。
“哼,那不過是一時之事。太子之位關乎大魏的未來,我們不能僅憑這一點就倉促決定。”太師冷哼一聲,皺著眉頭說道。
吏部尚書這時也加入了反對陣營:“依臣看,選拔太子應全麵考察。二皇子在經濟改革中提拔了不少新人,這固然是好事,可也有任人唯親之嫌。若他成為太子,日後朝堂人事任免,是否會公私不分,實在難測。”吏部尚書言辭犀利,一番話讓朝堂上的氣氛愈發緊張。
李世隆坐在龍椅上,靜靜地聽著大臣們的爭論,心中卻如同打翻了五味瓶,滋味複雜。他看著下方為了太子人選爭論不休的大臣們,又將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神色平靜的李天澤。李天澤此刻心中亦是思緒萬千,他一方麵感激那些支持自己的大臣,他們的認可讓他倍感溫暖;另一方麵,他也理解太師等人的擔憂,畢竟太子之位責任重大,關乎國家的興衰存亡。他深知,自己雖在經濟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太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父皇,兒臣以為,太子之位責任重大,兒臣雖有一腔熱血,想要為大魏的發展貢獻力量,但也深知自己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若父皇與諸位大臣認為兒臣尚需曆練,兒臣定當更加努力,不辜負大家的期望。”李天澤向前走了一步,恭敬地說道,他的聲音沉穩而堅定,展現出了遠超常人的謙遜與擔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世隆聽了李天澤的話,心中微微一動。他看著自己的二兒子,這個在改革中展現出非凡才能的皇子,此刻卻如此謙遜,讓他倍感欣慰。“二皇子,你能有此覺悟,甚好。朕與諸位大臣會慎重考慮太子人選之事。”李世隆微微點頭,緩緩說道。
退朝之後,李世隆獨自坐在禦書房中,手中拿著一本奏折,卻無心翻閱。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大臣們在朝堂上爭論的畫麵,以及李天澤那堅定而謙遜的神情。“這太子之位,究竟該花落誰家?李天澤雖有才能,但正如太師所言,他是否能全麵地掌控大魏的局勢,還需觀察。”李世隆自言自語道,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
而李天澤回到自己的府邸後,也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自己距離太子之位,或許隻有一步之遙,但這一步,卻充滿了挑戰。“林先生,今日朝堂之上的爭論,您也看到了。您認為,我該如何做,才能讓父皇與諸位大臣更加認可我,認為我足以擔當太子之位?”李天澤在書房中,向林羽請教道,眼神中充滿了期待。
林羽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殿下,您在經濟改革中的表現,已經讓許多人看到了您的能力。但正如太師所說,太子需具備全麵的才能。如今,您可以嘗試涉足軍事和外交等領域,展現您在這些方麵的見解和能力。同時,繼續將經濟改革推向深入,讓大魏的經濟更加繁榮。如此,方能讓陛下與大臣們對您更加放心。”林羽的聲音沉穩而有力,仿佛在為李天澤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李天澤聽後,微微點頭,目光堅定地說:“林先生所言極是。我這就著手準備,定要讓父皇與諸位大臣看到,我有能力擔當太子之位,帶領大魏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我明日便去拜訪兵部尚書,深入了解軍事事務,再與禮部官員商討外交策略,絕不能辜負大家的期望。”李天澤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大魏在自己的帶領下,繁榮昌盛的景象。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李天澤開始積極地行動起來。他主動與兵部尚書交流,了解大魏的軍事部署和戰略規劃,提出了一些關於加強軍隊建設和提高戰鬥力的建議;同時,他也頻繁地與禮部官員商討外交事宜,為大魏與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出謀劃策。而在經濟改革方麵,他更是加大了力度,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
京城的百姓們,也密切關注著太子人選的動態。他們深知,太子之位關乎著大魏的未來,關乎著自己的生活。“聽說了嗎?朝堂上正在爭論太子人選呢。我覺得二皇子挺不錯的,這經濟改革,讓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一位街頭的小販一邊擺攤,一邊對旁邊的人說道。
“是啊,二皇子確實有本事。不過,太子之位責任重大,還是得慎重考慮。”另一個人回應道。
太子人選的爭論,仍在繼續。大魏的未來,仿佛被一層迷霧所籠罩,充滿了未知與變數。而李天澤,能否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功登上太子之位?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而京城,依舊在這權力與發展的漩渦中,等待著命運的裁決。
喜歡大魏風雲之千秋帝業請大家收藏:()大魏風雲之千秋帝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