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天空湛藍如寶石,日光毫無保留地傾灑而下,給這座古老的都城鍍上了一層耀眼的金邊。在東宮幕僚團隊的協助下,李天澤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在朝堂上推行一係列新政,意圖為大魏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讓大魏這棵古老的大樹,在新時代的春風中,綻放出更加絢爛的花朵。
早朝時分,大臣們整齊地排列在朝堂之上,神色各異。李天澤身著華麗的太子服飾,身姿挺拔地站在朝堂中央,猶如一顆璀璨的星辰,散發著自信與威嚴的光芒。“諸位大臣,如今我大魏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為了讓國家更加繁榮昌盛,百姓生活更加富足,本宮決定推行一係列新政。”李天澤的聲音洪亮而堅定,如同洪鐘般在朝堂上回蕩,震得大臣們的耳膜都微微發顫。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眼神中充滿了驚訝與好奇。“太子殿下,不知這新政具體是何內容?還請殿下明示。”一位老臣站了出來,微微躬身,臉上帶著一絲謹慎的神情,開口問道。他心裡犯起了嘀咕,這太子年紀輕輕,突然要推行新政,莫不是要打亂朝堂原有的秩序?可彆好心辦壞事啊。
李天澤微微點頭,目光掃過眾人,緩緩說道:“這新政的第一項,便是進一步完善科舉製度。本宮認為,科舉乃選拔人才之重要途徑,如今的科舉製度雖有可取之處,但仍存在一些弊端。我們要拓寬科舉的選拔範圍,不僅要考察四書五經,還要增設算學、工學、商學等科目,讓更多有一技之長的人才能夠脫穎而出,為大魏的發展貢獻力量。這就好比在一片廣闊的田野上,播下更多種類的種子,才能收獲更加豐富的果實。”
此言一出,支持新政的大臣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太子殿下此計甚妙!如此一來,我大魏定能招攬到更多的人才,各行各業都將蓬勃發展。”一位年輕的大臣興奮地說道,臉上洋溢著對未來的憧憬,仿佛已經看到了大魏人才濟濟的繁榮景象。他心想,自己當初也是憑借一腔熱血和些許新思想入仕,這下新政一推行,往後朝堂上誌同道合之人肯定更多,大魏必將煥然一新。
然而,守舊派的大臣們卻皺起了眉頭。“太子殿下,這科舉製度乃我大魏多年來的傳統,豈可輕易更改?增設這些雜學,成何體統?恐怕會讓我大魏的學子們分心,荒廢了正經學問。”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臣站了出來,言辭懇切地說道,臉上滿是擔憂的神色,仿佛李天澤提出的是一個足以顛覆大魏根基的荒唐建議。這位老臣在朝堂摸爬滾打幾十年,對傳統科舉製度深信不疑,在他眼中,四書五經才是治國安邦的根本,那些所謂的算學、工學,不過是奇技淫巧,登不得大雅之堂,要是引入科舉,簡直是亂了套。
麵對守舊派大臣的質疑,蘇哲站了出來,不慌不忙地說道:“大人,時代在發展,我大魏若想在這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與時俱進。算學、工學、商學等科目,看似是雜學,實則對我大魏的經濟發展、國家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今大魏的商業日益繁榮,若有精通商學的人才參與管理,定能讓商業更加規範,稅收更加合理;而工學的發展,能推動我大魏的製造業進步,提升國家的實力。至於學子們,他們完全可以在學習傳統學問的基礎上,兼修這些新科目,拓寬自己的知識麵,培養全麵的能力。這並非分心,而是為他們的未來打開更多的可能性。”蘇哲的聲音清朗而有力,猶如一陣春風,試圖吹散守舊派大臣心中的疑慮。他一邊說,一邊觀察著守舊派大臣的表情,心裡清楚想要說服這些頑固派絕非易事,但為了大魏的未來,他必須據理力爭。
守舊派大臣們聽了蘇哲的話,雖心中仍有不滿,但一時之間也找不到有力的反駁理由,隻能暗自咬牙。這時,一位身材微胖的守舊派大臣站出來,漲紅了臉說道:“話雖如此,可這新科目一考,現有的考官們大多不懂這些,如何評判學子們的優劣?難道還要專門去培養一批新考官?這得耗費多少人力物力!”他心裡想著,這新科舉一旦推行,自己那些精通四書五經的門生可就沒了優勢,說不定還會被這些搞雜學的後來者搶了風頭,這可不行。
蘇哲微微一笑,回應道:“大人所言極是,考官選拔確實是個問題。不過,我們可以選派朝中對這些新科目有所研究的官員,或者從民間聘請有真才實學的學者,對現有的考官進行培訓。再者,初期可以采用較為寬鬆的評判標準,著重考察學子們的創新思維和基礎知識,隨著時間推移,再逐步完善評判體係。如此一來,既能解決考官不足的問題,又能確保科舉的公平公正。”
李天澤接著說道:“這新政的第二項,便是改革土地製度。如今我大魏的土地分配不均,許多百姓無地可耕,而一些地主卻擁有大量的土地,閒置浪費。本宮決定,推行均田製,按照人口數量,將土地重新分配給百姓,讓每一個百姓都能有地可種,有飯可吃。同時,鼓勵百姓開墾荒地,對於開墾出來的土地,給予一定期限的免稅優惠。如此,既能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又能增加國家的糧食產量,可謂一舉兩得。這就如同給每一個饑餓的人送上一碗熱騰騰的米飯,讓大家都能吃得飽,有力氣乾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一政策的提出,在朝堂上引起了更大的轟動。一些出身底層、心係百姓的大臣們紛紛拍手叫好。“太子殿下,此乃造福百姓的大好事啊!百姓們若能有地可耕,必定會對我大魏更加忠心,國家也將更加穩定。”一位大臣激動地說道,眼中閃爍著淚花,仿佛已經看到了百姓們安居樂業的美好景象。他自幼家境貧寒,深知百姓疾苦,如今聽到這樣的政策,怎能不欣喜若狂,隻盼著能儘快施行,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然而,那些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階級代表大臣們,卻坐不住了。“太子殿下,這均田製萬萬不可啊!我等家族世代經營土地,這土地乃是我等的根基。若將土地重新分配,我等的家族產業將遭受重創,這如何使得?”一位地主出身的大臣滿臉焦急地說道,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仿佛李天澤的這一政策是懸在他頭頂的一把利劍,隨時可能落下,斬斷他的財富根基。他心裡盤算著,自己家族幾代人積累下來的土地,要是被分出去,往後家族的榮華富貴可就沒了保障,這太子怎麼能如此不顧及他們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呢。
趙武站了出來,大聲說道:“大人,您隻考慮自己家族的利益,可曾想過那些無地可耕的百姓?他們每日辛勤勞作,卻連溫飽都難以解決。如今太子殿下推行均田製,正是為了讓百姓們過上好日子。國家的穩定,離不開百姓的支持。若百姓們都吃不飽飯,如何能安心生產,如何能支持我大魏的發展?您身為大臣,應當以國家和百姓的利益為重,而不是隻想著自己的私利。”趙武的聲音如雷貫耳,震得那些地主階級大臣們的臉色一陣白一陣紅。他握緊了拳頭,心中對這些自私自利的大臣充滿了憤怒,在他看來,國家的安穩才是重中之重,這些大臣卻為了一己私利,不顧百姓死活,實在可氣。
一位尖臉的地主大臣跳出來反駁道:“哼,這均田製實施起來談何容易?土地丈量就是個大難題,全國土地如此之多,地形複雜,要準確丈量談何容易?要是丈量不準,這均田豈不是亂了套?到時候引發的矛盾說不定比解決的問題還多!”他心裡暗自得意,覺得這個理由足夠充分,定能讓太子和這些支持新政的大臣們無話可說。
趙武正要開口,負責內政的幕僚站出來說道:“大人不必擔憂。我們可以組織專門的丈量隊伍,選用經驗豐富、公正無私的官員和民間丈量能手。先在小範圍進行試點,總結經驗,製定詳細的丈量標準和流程。同時,利用現有的戶籍資料,結合實地勘察,儘量做到準確無誤。而且,在丈量過程中,我們會向百姓做好解釋工作,讓他們參與監督,確保公平公正。如此一來,土地丈量問題定能妥善解決。”他有條不紊地說著,眼神堅定,對解決這個問題充滿了信心。
朝堂上的爭論愈發激烈,支持新政的大臣們和守舊派大臣們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李天澤靜靜地聽著雙方的爭論,心中暗自思忖:“這推行新政,果然阻力重重。但為了大魏的未來,我絕不能退縮。必須想辦法說服這些守舊派大臣,讓新政得以順利實施。”
這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幕僚李明站了出來,說道:“諸位大臣,我們不妨看看鄰國的情況。鄰國近年來推行了類似的土地改革政策,百姓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國家的經濟也因此得到了快速發展。如今鄰國的國力日益強盛,對我大魏也構成了一定的威脅。若我們不及時改革,恐怕在未來的競爭中,將處於劣勢。”李明的話,如同一記重錘,敲在了大臣們的心上。一些原本搖擺不定的大臣,聽了李明的話後,開始重新審視新政的意義。他們心中泛起了嘀咕,要是大魏因為守舊而落後於鄰國,那可如何是好?說不定連自己的榮華富貴都保不住,看來這新政或許真的有推行的必要。
在一番激烈的爭論之後,李天澤說道:“諸位大臣,本宮知道這新政的推行,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但為了大魏的長遠發展,為了百姓的幸福安康,我們必須做出改變。本宮決定,先在京城周邊的幾個郡縣進行試點,觀察一段時間,看看新政的實施效果。若效果良好,再推廣至全國。在此期間,希望諸位大臣能夠積極配合,共同為大魏的未來努力。”
大臣們聽了李天澤的話,紛紛跪地領旨。雖然守舊派大臣們心中仍有不滿,但也隻能暫時接受這一決定。
朝堂新政的推行,如同一場風暴,席卷了整個大魏朝堂。而李天澤和他的幕僚團隊,將在這場風暴中,努力前行,為大魏的未來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但在新政試點的過程中,是否會遇到新的問題?守舊派大臣們是否會在暗中搞破壞?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而京城,依舊在這曆史的風雲變幻中,見證著大魏的興衰榮辱。
喜歡大魏風雲之千秋帝業請大家收藏:()大魏風雲之千秋帝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