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天空好似一塊被精心擦拭過的藍寶石,澄澈而明亮,然而,大魏朝堂之上的氣氛卻如暴風雨來臨前一般,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李天澤從太後處回來後,便如同一位即將奔赴艱苦戰役的將領,馬不停蹄地帶領幕僚團隊投入到應對新政困境的緊張籌備之中。
朝堂辯論的日子終於來臨,這一天,朝堂上的大臣們早早地便整齊排列,一個個神色各異,猶如即將展開一場激烈廝殺的戰士。守舊派大臣們眼神中透著一絲得意與期待,仿佛已經看到新政在他們的攻擊下土崩瓦解;而支持新政的大臣們,則是一臉堅定,緊緊攥著拳頭,準備為新政的繼續推行拚死一搏。
李天澤端坐在朝堂之上,目光沉穩地掃過眾人,說道:“今日召集諸位大臣,是為了就新政之事進行深入探討。近來新政推行遭遇諸多阻力,也引起了不少爭議,希望今日大家能暢所欲言,以大魏的長遠發展為重。”他的聲音堅定有力,如同洪鐘般在朝堂上回蕩,試圖打破這壓抑的氣氛。
話音剛落,一位守舊派大臣迫不及待地站了出來,他身形佝僂,卻眼神犀利,大聲說道:“太子殿下,這新政實在是荒謬至極!科舉增設那些奇奇怪怪的科目,讓學子們偏離了聖賢之道,長此以往,我大魏的文風將被敗壞。均田製更是亂來,隨意更改土地歸屬,擾亂了社會秩序,百姓們怨聲載道,這豈是治國之道?”他一邊說著,一邊激動地揮舞著手中的笏板,仿佛在向新政發起最猛烈的攻擊。
蘇哲聞言,不慌不忙地站了出來,臉上帶著自信的微笑,猶如一位即將迎接挑戰的劍客。他微微拱手,說道:“大人,您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科舉增設算學、工學、商學等科目,並非偏離聖賢之道,而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如今大魏麵臨著複雜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發展的難題,我們需要各類專業人才來解決這些問題。就如同建造一座宏偉的宮殿,不僅需要精通建築技藝的工匠,還需要懂得規劃布局的設計師,更需要擅長管理物資的後勤人員。這些新科目培養出來的人才,便是大魏未來發展的棟梁之材。而均田製,表麵上看是改變了土地歸屬,但實際上是為了讓每一個百姓都能有地可耕,有飯可吃。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才能繁榮昌盛,這才是真正的治國之道。”蘇哲的聲音清朗而有力,猶如一陣春風,試圖吹散守舊派大臣心中的疑慮。
守舊派大臣們聽了蘇哲的話,臉色微微一變,但仍不甘示弱。另一位身材魁梧的大臣站出來反駁道:“哼,說得好聽!可這新科目一考,現有的考官們大多不懂這些,如何評判學子們的優劣?而且推行均田製,土地丈量困難重重,還容易引發糾紛,這不是自找麻煩嗎?”他的聲音如雷貫耳,試圖以氣勢壓倒蘇哲。
負責科舉改革的幕僚站了出來,從容地說道:“大人,關於考官問題,我們已有妥善安排。我們會選派朝中對這些新科目有所研究的官員,以及從民間聘請有真才實學的學者,對現有的考官進行培訓。同時,在初期我們會采用較為寬鬆的評判標準,著重考察學子們的創新思維和基礎知識,隨著時間推移,再逐步完善評判體係。至於土地丈量,我們組織了專門的隊伍,選用經驗豐富、公正無私的官員和民間丈量能手。先在小範圍進行試點,總結經驗,製定詳細的丈量標準和流程。並且,在丈量過程中,我們會向百姓做好解釋工作,讓他們參與監督,確保公平公正。”他條理清晰地闡述著應對措施,眼神堅定,仿佛在向守舊派大臣宣告新政推行的決心。
朝堂上你來我往,辯論愈發激烈,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氣氛緊張得如同拉滿的弓弦,一觸即發。就在這時,一位原本中立的大臣站了出來,他微微皺眉,說道:“太子殿下,諸位大人,下官也聽聞了新政試點的一些情況。據下官了解,在一些試點郡縣,百姓們對均田製的抵觸情緒確實有所緩解,這說明新政並非完全不可行。或許我們可以再給新政一些時間,看看後續的發展。”這位大臣的話,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引起了一陣漣漪。一些原本搖擺不定的大臣,聽了這話後,也開始重新審視新政的意義。
李天澤見狀,心中一喜,他趁熱打鐵地說道:“諸位大臣,新政推行雖困難重重,但並非沒有成效。我們不能因為眼前的困難就輕易放棄,要為大魏的長遠發展考慮。我們可以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新政的實施細節,讓新政更好地造福百姓。”李天澤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仿佛在向眾人描繪一幅大魏因新政而繁榮昌盛的美好畫卷。
朝堂辯論結束後,李天澤深知,要想真正讓新政順利推行,還需要得到太後的全力支持。於是,他再次前往慈寧宮,準備與太後進行一次深入的溝通。
踏入慈寧宮,李天澤看到太後正坐在窗邊,靜靜地看著窗外的花園,神色略顯疲憊。他輕輕走上前,跪地請安:“兒臣拜見母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太後轉過頭,看著李天澤,微微歎了口氣:“皇兒,朝堂上的事情,哀家也聽說了。這新政推行,真有你說的那麼好嗎?”太後的眼神中充滿了疑惑與擔憂,仿佛在等待著李天澤給出一個讓她安心的答案。
李天澤抬起頭,誠懇地說道:“母後,兒臣敢以性命擔保,新政對大魏的未來至關重要。今日朝堂辯論,相信母後也有所耳聞。兒臣和幕僚團隊已經針對新政推行中出現的問題,製定了一係列完善的措施。就拿科舉改革來說,我們會確保考官選拔公正合理,讓新科目能夠真正選拔出優秀的人才。均田製方麵,我們會加大宣傳力度,讓百姓們切實了解到均田製的好處,同時保證土地丈量公平公正。兒臣懇請母後,再給新政一些時間,兒臣定會讓母後看到新政給大魏帶來的變化。”李天澤的聲音中充滿了誠意,眼神堅定地看著太後。
太後聽了李天澤的話,沉默了許久。她緩緩說道:“皇兒,哀家知道你一心為大魏著想。但這新政之事,關乎大魏的國運,哀家不得不謹慎。這樣吧,哀家給你三個月的時間,若三個月後,新政真能如你所說,讓大魏有所起色,哀家便全力支持你。若不能,你必須停止新政的推行,好好反思。”太後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但也有著對大魏未來的期待。
李天澤心中一陣激動,他連忙磕頭謝恩:“兒臣謝母後恩典!兒臣定不負母後所望。”
從慈寧宮出來後,李天澤立刻回到東宮,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幕僚團隊。眾人聽後,歡呼雀躍,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諸位先生,太後給了我們三個月的時間,這是我們最後的機會。我們一定要全力以赴,讓新政在這三個月內取得顯著成效。”李天澤的聲音中充滿了鬥誌,眼神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李天澤和幕僚團隊如同上了發條的機器,日夜忙碌。宣傳官員們深入各個村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百姓們解釋均田製的好處;新科目培訓班在試點郡縣如火如荼地開展,學子們積極學習新科目的知識;負責土地丈量的官員們認真細致地工作,確保每一塊土地的分配都公平公正。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政的成效逐漸顯現。在試點郡縣,百姓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對均田製的抵觸情緒越來越小,一些原本反對新政的百姓,也開始主動參與到新政的實施中來;科舉改革方麵,新科目培訓班培養出的學子們在一些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展現出了獨特的才能,讓人們看到了新科舉製度的潛力。
三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當李天澤再次站在朝堂之上,向太後和滿朝文武彙報新政成果時,朝堂上一片寂靜。眾人都屏住呼吸,等待著李天澤的發言。李天澤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諸位大臣,母後,經過這三個月的努力,新政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在試點郡縣,百姓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土地分配更加合理,農業生產積極性大幅提高;科舉改革方麵,新科目選拔出的人才,為大魏的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事實證明,新政是可行的,它將帶領大魏走向更加繁榮昌盛的未來。”李天澤的聲音充滿了自信與自豪,仿佛在向世人宣告大魏新時代的到來。
太後聽了李天澤的彙報,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皇兒,你做得很好。哀家相信,在你的帶領下,大魏一定會越來越好。從今日起,哀家全力支持新政的推行。”太後的聲音堅定有力,如同給新政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朝堂上的大臣們紛紛跪地高呼:“陛下聖明!太子殿下英明!”一時間,朝堂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掌聲仿佛是對新政的認可,也是對大魏未來的期許。
大魏的新政,在經曆了重重阻力和波折後,終於迎來了轉機。而李天澤和他的幕僚團隊,在這場新政推行的戰役中,成功地協調了各方關係,讓新政得以繼續推行。但未來的道路上,是否還會有新的挑戰等待著他們?大魏又將在新政的推動下,走向何方?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而京城,依舊在這曆史的風雲變幻中,見證著大魏的興衰榮辱。
喜歡大魏風雲之千秋帝業請大家收藏:()大魏風雲之千秋帝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