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午,衛生所門口忽然熱鬨起來。不少營部的小戰士和知青擠在門口,伸著脖子往裡張望,就為了看一眼剛上報紙的顧清如。
她成了“名人”,連帶著衛生所都像是成了個什麼稀罕地兒。
蔣文娟實在看不下去了,推門出去,皺著眉嚷了一句:“看什麼看?影響我們工作了!”
人群這才哄笑著散去,門口恢複了安靜。
可那份印著顧清如照片和事跡的報紙,卻早已在兵團傳了個遍。
“聽說報紙上這個女知青是資本家小姐,怎麼還能上報?”
“你懂什麼,人家先後立了二等功、三等功、和那些黑五能比嗎?”
“她一個女知青,竟然能多次立功?”
“可不是嘛,聽說武功了得,還抓過特務,和敵特正麵交過手。”
“厲害,一點也看不出來。”
短短幾天,顧清如成了團部上下議論的焦點。
雖然熱度很快過去,生活也逐漸恢複了平靜,但有些變化,已經悄然發生。
戰友們看她的眼光會從“好奇”變為“敬佩”。這份敬意,很快便體現在了生活的細節上,食堂的飯菜打的更多了,路上遇到的問候也更熱絡了。
曾經被有意無意疏遠的她,如今成了大家願意靠近、也願意尊重的人。
這種無形的“軟環境”改善,讓她和弟弟的日子好過了不少。
顧清如明白,這種無形的“軟環境”改善,對她這樣出身不好,又孤身帶著弟弟的人而言,有多麼重要。它不僅是一種便利,更是一種保護。
很快,她就收到了周麗寄來的照片。仔細收好照片,她給周麗寄了一包紅糖,並附上了一封誠摯的感謝信。
這天下午,周營長找顧清如談話。
原來是報紙見報後,上麵領導覺得是個不錯的典型,想要加以宣傳。
團部宣傳乾事特地打電話來營部作了表揚,並提出要對她進行一次采訪。周營長讓她準備一下,明天下午去一趟團部,配合宣傳工作。
顧清如聽罷,點頭應下。趁機,她提出想要請假半天,帶弟弟去團部看看小學的情況。
因為王裕華那邊傳來消息了,說團部小學有名額。她想趁此機會實地了解一下,如果條件合適,開春就送弟弟入學。
周營長斟酌一番,點頭答應了,還給了顧清如寫了一張介紹信。
他將介紹信遞給她,語氣緩和提醒道:“出名是好事,但也要注意分寸。”
“你踏實做事,組織自然看得見。彆太張揚,回答問題實話實說就行。”
他頓了頓,又補充一句,“去了團部,不隻是代表你自己。”
顧清如認真聽著,心裡明白,這些話是真心替她著想。
她輕輕點頭,語氣誠懇:“謝謝周營長提醒,我記住了。”
離開後,顧清如就給王裕華打了電話,約好第二天在團部見。
清晨,天還灰蒙蒙的,寒風刺骨。
顧清如給弟弟裹上厚厚的棉襖和圍巾,隻露出一雙眼睛,便帶著他搭上了去團部的卡車。
一路上,凜冽的北風像刀子一樣刮過車篷,但顧清如姐弟懷揣著期盼,倒也不覺得有多難熬。
團部門口,王裕華早已等候多時。
他搓著手,哈著白氣,一看見顧清如姐弟,便熱情地迎了上來,“小顧同誌,這是你弟弟吧?看著小家夥就精神。”
顧清如看著王裕華凍得通紅的鼻子和耳朵,不好意思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