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漸深,出租屋裡隻剩電腦屏幕發出的幽幽白光。
何強修長的手指在鍵盤上時而急促、時而緩慢地敲擊著。
黑客與機器的無聲對話在深夜悄然進行。
係統強大的分析能力再次展現無疑。
僅僅半個小時,那個困擾了任務發布者許久的數據庫查詢腳本bug就被精準定位。
並且係統還給出了一套堪稱完美的優化方案,不僅修複了bug,還將查詢效率提升了近20。
何強的目光追隨著代碼行,仔細審閱係統生成的每一處代碼和注釋。
確認無誤後,他開始進行“人性化”微調,故意在變量命名處留下一個小不規範。
在循環結構中添加一行看似多餘卻不影響功能的代碼。
或者在注釋裡加入一些“思考過程”和“試錯記錄”,這些都是真實程序員會留下的痕跡。
“完美。就是這樣——看起來像是個厲害但不是神的程序員寫的。”
何強輕聲自語,眼中閃過一絲狡黠。
他將優化後的代碼和一份簡潔的說明文檔打包,通過匿名郵箱發送給了任務發布者。
幾乎是郵件發出的同時,對方就有了回複,言語間充滿了驚喜和感激:
“太棒了!我測試過了,問題完美解決,效率還提升了這麼多!
高手!
真是高手!
酬金已經打到你預留的匿名賬戶了!”
何強用意念查看了一下係統綁定的、通過特殊渠道開設的匿名賬戶,果然收到了400元的入賬。
“搞定。”
他微微鬆了口氣,靠在椅背上活動了下僵硬的脖頸。
雖然錢不多,但解了燃眉之急。
至少明天的飯錢和購買一些基礎材料的錢有了著落。
係統界麵右上角的能量數值顯示,由於這次計算消耗,能量儲備下降到了6.5單位。
數字在屏幕上微微閃爍,仿佛在提醒它的主人這個不容忽視的危機。
“能量還是太少了…”何強看著那個可憐的數字,眉頭再次皺起。
他那個將能量收集模塊集成到手機裡的“自充電手機”計劃,光是前期的理論模擬和設計優化。
係統預估就需要至少10單位能量,更彆提後續可能需要的材料分析和工藝模擬了。
靠接這種零散的網絡小任務來攢能量,效率太低,而且不穩定。
就像在沙漠中靠收集露水解渴一樣艱難。
“必須找到更高效、更穩定的能量獲取方式。”
何強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了窗外。
這個世界,空氣中彌漫著比前世更活躍的能量粒子,雖然他目前還無法直接利用所謂的“暗能量”。
但環境中無處不在的電磁波、熱輻射,甚至…
某些特殊的、可能存在的、未被人類認知的能量場,都是潛在的能量來源。
他製造的能量收集模塊,目前還隻基礎的、效率最低的幾種能量。
“如果能擴展其吸收範圍,或許能大幅提高能量獲取速度。”
何強的眼神變得堅定,下定了決心。
“係統,基於現有的能量收集模塊設計,推演其升級方案目標:
一、提升對已知能量包括電磁、熱、光的吸收和轉化效率;
二、嘗試探測並吸收環境中可能存在的其他未知或高頻能量形式;
三、保持模塊體積基本不變或略微增大,進行初步可行性分析,預估所需理論支持和研發方向。”
係統響應迅速,界麵上數據流如瀑布般垂直滑落,無數公式和模型在背景閃爍計算:
“指令接收,開始進行升級方案推演,分析現有材料學、能源學數據庫,檢索高頻能量理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