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何強孤身一人在升級後的簡易實驗室裡,目光鎖定在那枚性能強大的cu芯片上。
“天樞之心”在燈光下閃著冷冽的光芒,宛如沉睡的巨龍,就差那顆能量核心的“龍珠”才能真正蘇醒。
指尖在冰涼的工作台上輕叩,何強眸光一凝,心中已有決斷。
“不完美的方案,總比沒有強。”
他低聲自語,嘴角掛上一絲決絕的弧度,“既然理想材料遙不可及,那就馴服現實,創造可能!”
他立刻行動起來,將所有潛在可用的“廢品”分門彆類擺開,廢棄工控板上拆下的舊電容介質,幾片柔韌的特殊塑料薄膜,厚薄不一的金屬箔片,甚至連零食包裝袋內層那些具備特殊隔熱和屏蔽性能的複合材料也不放過。
在常人眼中一文不值的垃圾,此刻在他手中化為點石成金的材料。
“係統,載入臨時能量收集薄膜設計方案。”何強的聲音平靜卻充滿專注,“啟動激光微蝕刻程序,精度鎖定微米級。”
隨著指令,那台經過係統改裝、精度大幅提升的桌麵激光微蝕刻機嗡鳴著開始工作。
淡藍色激光束宛如無形的神奇畫筆,在何強小心送入的特殊處理塑料薄膜上舞動,蝕刻出肉眼難辨的複雜微納天線陣列圖案。
這套圖紋是係統根據環境電磁波頻譜和人體生物電特征優化設計,目標是最大限度捕獲周圍遊離的微弱能量。
額頭上的汗珠如晨露般凝結,何強目不轉睛盯著監控屏上跳動的參數。
在這種粗糙材料上進行超精密加工,簡直像在豆腐上雕龍畫鳳,每一個細微的顫抖都可能前功儘棄。
“第一層蝕刻完成,準備真空鍍膜。”
屏住呼吸,他將蝕刻好的薄膜送入同樣經改裝的小型真空鍍膜機。
真空腔內,氣化的特殊金屬粒子如夢幻星塵般緩緩沉降,在微納結構表麵形成原子級彆的特定導電薄膜。
接下來是更為關鍵的多層介質疊加。
他需要把不同功能的薄膜,包括從舊電容剝離的介質膜、鍍上不同塗層的塑料膜等,以納米級精度層層對準、疊合、壓實。
這不光靠設備,更考驗操作者對材料特性的理解和力度掌控,如同古代工匠打造絕世寶劍般需要爐火純青的手藝。
“粘合劑固化需要三十分鐘…”何強咬了咬乾裂的嘴唇,轉身切換到另一台電腦,調出“天樞之心”的底層固件代碼,“趁現在,把cu的底層能耗再削減0.5。”
屏幕上代碼如瀑布般流淌,何強的手指在鍵盤上化作模糊的殘影,仿佛在鋼琴上演奏一曲隻有他才懂的交響樂。
三小時後,當最後一片閃著奇異金屬光澤、表麵平凡卻內藏無數微納結構的柔性薄膜從壓合設備中取出時,窗外天空已泛起魚肚白。
“臨時能量收集薄膜v0.1,完成度98.9,核心性能參數符合預期最低標準。”係統冰冷的聲音裡帶著若有若無的讚許。
何強深呼一口氣,精神和體力幾近極限。
他小心捧起這片薄如蟬翼卻凝聚無數心血和智慧的“臨時能量收集薄膜”,眼中閃爍著克製不住的興奮。
它效率也許低下,但證明了絕境中科技仍能開辟生路!
“成功與否,就看你了,小家夥。”何強輕聲對著薄膜說道,仿佛在與自己的造物交流。
組裝階段開啟。cu芯片,連接上提前準備好的升級版微型傳感器陣列、小型化無線通信模塊,以及一塊作為緩衝和應急電源的高倍率鋰電池。
然後,將那片剛出爐的脆弱“臨時能量收集薄膜”小心翼翼集成到電路中。
所有核心部件,被他以近乎藝術的手法,巧妙嵌入經過特殊加固、帶基礎散熱設計、外形稍顯厚實的3d打印便攜外殼。
成品看起來像個複古pda,啞光黑外殼透著硬朗科技感。
“終端v0.8…”何強握緊手中這個凝聚了他無數心血的造物,聲音因激動而微顫,“…啟動!”
隨著側麵電源鍵被按下,仿佛整個房間的光線都為之一暗,所有焦點彙聚到那塊小小的屏幕上。
短暫的寂靜後,屏幕陡然點亮!一個極簡、以深藍色動態星雲為背景的高度定製操作係統界麵展現眼前,流暢得不像這個時代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