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能量核心v1.5的攻關也在同步進行。
“老馬,能量核心外殼的最新圖紙發你了,注意查收。”何強通過加密通訊聯係上馬建國。
“收到,何工!”視頻那頭,老馬戴著厚厚的護目鏡,背景是轟鳴的c機床。
“謔,這次的結構更變態了啊!壁厚最薄的地方隻有0.2毫米?還要開螺旋微流道?你這玩意兒到底是乾啥的?散熱要求這麼高?”
何強麵不改色,嘴角卻浮現一絲狡黠:“新型溫差發電機的核心部件,能量密度要求高,散熱必須跟上。”
他麵不改色地胡扯,心裡卻在盤算著新增的“能量安全鎖”和“快速放電”模塊的布局。
v1.5不僅要能量密度再提升50,達到恐怖的1200hkg以上,安全性更是重中之重。
植入體內的東西,絕不能變成定時炸彈。
他還設計了高頻電磁感應和超聲波兩種無線充電模式,確保植入後也能方便地“喂食”。
“行!交給我!”老馬揮了揮扳手,顯然對挑戰更感興趣,對用途並不深究,“不過這公差要求,0.003毫米,材料還是特種鈦合金,廢品率估計低不了,成本可不便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錢管夠,我要的是成品!”何強斬釘截鐵。
外圍車間裡,老馬兢兢業業地跟那塊硬邦邦的鈦合金較勁,火花四濺,金屬碎屑如星辰般閃耀。
而在核心實驗室深處,何強則在手套箱裡,屏息凝神地組裝著比指甲蓋大不了多少的固態電芯,焊接比頭發絲還細的內部電路。
液態金屬骨骼的研發則更像是在煉金。何強不斷調整著镓基合金、非牛頓流體基質和納米穩定劑的配比。
目標是創造一種能在生物電信號的精確刺激下,快速、可逆地在液態和高強度固態之間切換的凝膠狀物質。
試驗台上,銀色的液體在電流刺激下扭曲、凝固,又在信號中斷後重新流動。
何強的眼中閃爍著近乎瘋狂的光芒,這是製造完美戰甲的關鍵。
“配方編號gia77b,相變觸發電壓1.2v,硬化後強度……”“失敗!結構不穩定,出現析出物!”“調整穩定劑濃度,再來!”
他設計了一套配合植入式生物計算單元的微電流控製係統,理論上能讓液態骨骼根據需要,在身體不同部位拳頭、脊柱、腿骨,進行選擇性、分等級的硬化,瞬間將人體變成擁有金屬骨骼的“高達”。
為了測試這些“煉金”產物的性能,需要高精度的力學測試裝置。這活兒,又落到了老馬頭上。
“何工,你這高壓生物培養皿支架的圖紙我看明白了,是用來測試材料在不同壓力和剪切力下的流變特性吧?行,給我三天時間,保證給你弄出來。”
老馬拿著圖紙研究著,完全沒想過這東西測的不是什麼培養基,而是未來會流淌在老板血管旁邊的液態金屬。
老馬站在機床旁,肩上扛著兩個通宵的疲憊,但眼裡卻閃著工匠特有的光。何強看著監控中這位忠誠的夥伴,內心有片刻的愧疚,又很快被未來的藍圖所覆蓋。
其他組件,如充當“副腦”的生物計算單元、遍布全身的能量傳導網絡、以及那些微型化的生物傳感器陣列,都在何強的核心實驗室內,一步步從設計圖變為實物。
一些用於固定傳感器的非核心結構件,則偽裝成“醫療監測設備外殼”,交由老馬加工。
時間一天天過去,轉眼已是2005年年底。
核心實驗室的冷凍存儲櫃裡,存放著第一批通過嚴苛測試的關鍵組件。
何強站在冷櫃前,玻璃窗後的每一個組件都在藍光下泛著冰冷而神秘的光澤。
他的倒影與這些未來科技重疊,宛如即將與之融為一體。
神經元接口的體外測試驗證了基礎可行性,雖然離真正植入還有距離,但最難的一步已經邁出。
能量核心v1.5的原型樣品,在經過上百次極限充放電和暴力穿刺測試後,依然穩定,安全鎖和快放功能全部測試通過。
液態金屬骨骼的凝膠樣品,在電刺激下,已經能穩定地在液態和固態間切換,硬度超乎想象。
何強深吸一口氣,輕撫著冷櫃玻璃。
這些精密部件每一個都閃爍著金屬和複合材料獨有的色澤,安靜地躺在惰性氣體保護的容器中。
每一個零件,都凝聚著超越這個時代的科技和孤注一擲的瘋狂。
“神體計劃,即將啟動最關鍵的階段。”
喜歡超神之自研戰錘40k科技請大家收藏:()超神之自研戰錘40k科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