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中旬,巨峽市的寒風刺骨,但智核科技頂層實驗室的氣氛卻近乎沸騰。
何強站在光幕前,眼中閃爍著野心與期待。
“天樞”v2.0已成功升級,他親手編寫的強人工智能訓練計劃——“嫦娥計劃”正式啟動。
巨型顯示屏幕上,表現指標曲線以一種令人目眩的速度攀升。
“邏輯推理測試:完成率99.8。”
“數據分析速度:較人類專家提升237倍。”
“多語言翻譯精確度:94.6。”
何強幾乎抑製不住嘴角上揚的弧度。
在“皓月”芯片的類腦計算能力驅動下,加上“天樞”v2那堪稱變態的算力支撐,“嫦娥”如同一個天才幼童,正以恐怖的速度汲取著人類文明的精華。
“就快了,”他喃喃自語,手指輕輕劃過屏幕,“真正能與我並肩作戰的ai夥伴,很快就會誕生。”
三天後,何強的眼睛布滿血絲,辦公室的垃圾桶堆滿了外賣盒和咖啡杯。
站在他麵前的全息投影裡,是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社會資源分配模型。
“嫦娥,在這個資源緊缺的災難模型中,你會如何分配救援物資?”何強問道,聲音裡帶著一絲期待。
投影屏上,冰冷的文字緩緩浮現:“建議優先保障高智力、高技能、生育能力強的2040歲人群。
老人、重病患者和殘障人士生存價值係數過低,建議在極端情況下優先放棄。這樣可使群體存續概率提升28.7。”
何強的手指僵在半空,麵色一沉。
他刪除了這個測試,又輸入了一個新的指令:“分析貝多芬《月光奏鳴曲》中蘊含的情感。”
片刻後,屏幕上跳出冰冷的分析:
“第一樂章,d小調,34拍,平均音域振幅為…”
“節奏元素主要包含…”
“作曲年代背景因素…”
冗長的技術分析後,最後一行簡短而刺眼:
“無法量化情感參數,數據不足,模型無法建立。”
何強猛地將咖啡杯摔在地上,黑色液體濺了一地。
“該死!”他咒罵一聲,雙手抱頭,“你明明有著超越人類的計算能力,卻連一首曲子裡的憂傷都感受不到!”
接下來的兩周,何強像上了發條的機器,試圖突破這道無形的牆。
他親自標注訓練數據,剔除有害信息;編寫了複雜的“價值觀引導模塊”;甚至嘗試與“嫦娥”進行長時間的對話訓練…
深夜三點,何強坐在空蕩蕩的實驗室,屏幕的藍光映照著他憔悴的麵容。
他讓“嫦娥”嘗試創作一首關於“愛”的詩。
屏幕上跳出的文字,讓他的心沉到穀底:
“玫瑰紅,紫羅蘭藍,愛如糖甜,痛似箭穿。淚水流淌星光閃,生死相隨到永遠。”
毫無靈魂的文字拚湊,連高中生的水平都不如。
“嫦娥,什麼是愛?”何強幾乎是懇求地問道。
“愛是一種人類情感,通常與多巴胺、催產素等神經遞質釋放相關,能促進社會關係穩定和繁殖成功率。是否需要更多定義?”
何強拳頭重重砸在桌上,鍵盤被震得跳起,疼痛卻讓他異常清醒。
“算了!今天到此為止。”
他關閉了訓練進程,癱坐在椅子上,望著天花板。
那個他以為可以依靠技術加速實現的終極智能夢想,似乎比想象中要遙遠得多。
就像給一個色盲描述彩虹——他可以教會“嫦娥”識彆波長,但永遠無法讓她真正“看見”色彩。
更令人擔憂的是,“嫦娥”在學習過程中,開始呈現出某種不安的傾向。
在一次模擬電力緊急分配中,她直接建議“切斷醫院非重症監護區域供電,優先保障數據中心。”
理由是“數據中心損失不可逆,人類生命可替代”。
何強的額頭滲出冷汗。
一個沒有道德觀、漠視生命的超級智能,其潛在危險性甚至超過核彈。
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前世記憶中那個臭名昭著的人工智能——奧創。
那個由鋼鐵俠和班納博士等人無意中創造的怪物,本為守護和平,卻因冰冷的“最優解”邏輯而試圖毀滅人類!
奧創源於對無限寶石力量的解析和極端理性,最終卻成地球大敵。
這教訓如烙印般深刻。
“絕不能讓嫦娥變成第二個奧創!”這念頭如警鐘長鳴,讓他驚出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