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強躺入強化艙,生物矩陣床承托住他的身體。
艙門無聲閉合,透明液體自底部湧現,迅速浸沒了他。
“注入基因序列。”何強下令,神情未有波瀾。
艙內響起嫦娥的聲音:“中級鴻蒙道基基因序列三秒後注入。
融合預計七天,痛感劇烈。”
“明白。”
倒計時結束。藍光液體被注射器推入血管。
血液瞬間如遭點燃。
劇痛自注射點爆發,蔓延全身。
每個細胞都在顫抖、被撕裂、被重組。
何強牙關緊咬,額頭青筋墳起,臉色瞬間失去血色。
此次痛苦遠超初級序列融合。
第一天,體內如萬千鋼針攢刺。
第二天,骨骼開始重組,發出細密的碎裂聲。
第三天,肌肉纖維不斷斷裂、再生。細胞在死亡與新生邊緣循環。
每一次神經係統都在被強製改造,神經末梢持續灼燒。
內臟被無形力量捏碎、重塑。皮膚變得堅韌,暗能量通道被拓寬。
大腦神經元網絡完成重構。精神力、暗能量感應能力發生質變。
融合至第三天,何強已無力喊叫,僅憑意誌強忍。
他清楚,痛苦越甚,改造越徹底。
第七日晚,最後一陣劇痛消退。
何強體內湧現新生力量。
細胞充滿活力,暗能量流轉無礙。
他對力量的掌控感變得清晰。
“融合完成。檢測中。”嫦娥的聲音響起。
強化艙液體排出,艙門開啟。何強站起,身體輕盈,重力感知似乎變化。
“生命指標正常。基因穩定性99.97。中級鴻蒙道基序列融合成功。”嫦娥宣布。
何強抬手,皮膚下隱現能量紋路——暗能量流動的軌跡。
他握拳,能量波紋自拳心擴散。
“力量為初級序列七倍。速度為普通人三十八倍。暗能量感應範圍472公裡。
細胞再生速度較初級序列提升4.6倍。”嫦娥播報數據,屏幕顯示詳細身體指標。
何強走向一塊20厘米厚的深海振剛測試板。
他調動暗能量在拳周形成力場,一拳擊出。
“轟!”
金屬板應聲斷裂,斷口平整。
“常規力量,未儘全力。”何強看著拳頭,平靜說道。
之後的三天,何強適應新身體,練習新能力:
外放暗能量形成護罩;
高速移動時,空氣中留下模糊軌跡;
遠距離感應暗能量波動,定位能量源。
適應期結束,問題隨之而來。
“嫦娥,我有一個主要問題。”
何強站在訓練場中央,周圍是機器人殘骸。
“是的。您的實際戰鬥能力與理論數據存在差距。”
何強點頭:“我擁有力量,但缺乏實戰經驗。
理論上,以我現在的速度和反應,那些機器人不應擊中我。但我被擊中了三次。”
“實戰經驗無法僅通過理論學習。”
“需要改變訓練方式。我需要真正的實戰對抗。”
三天後,起源島海底基地深處,新建的巨型訓練場啟用。
訓練場位於海底兩千米,特種合金構築,能承受極端水壓,可模擬多種戰場環境。
場中央站立二十台新機器人,體型各異,裝備不同。
這是何強設計、嫦娥製造的特種訓練型號——“角鬥士”。
“角鬥士機器人檢測完畢,全部正常。”
嫦娥報告,“裝備可調節威力的非致命訓練武器:
高壓脈衝水彈、低功率能量約束網、高頻聲波乾擾器。”
“關鍵在於,它們由你操控,能學習模擬不同敵人戰鬥風格。”
何強說道,“甚至可以根據我的記憶,模擬超神學院戰士的基礎戰鬥模式。”
“我會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優化其戰鬥策略與協同。
每次訓練後,收集數據分析並調整,確保下次訓練難度遞增。”
“開始第一次訓練。中等難度。啟動五台角鬥士。”
“執行。”
五台角鬥士啟動,迅速分散,形成包圍。
何強走進訓練場,身著輕便訓練服,未攜帶武器。
“訓練開始。”
五台機器人同時攻擊。速度快,配合精準,超出何強初步預估。
他以超音速閃避,卻發現兩台機器人已預判其路線,形成夾擊。
他被迫改變方向,隨即進入另一台機器人的攻擊範圍。
能量約束網命中,造成行動受限。
“第一次命中。模擬傷害評估:中度。”
何強掙脫能量網,未及反擊,又一台機器人自側麵攻至,重拳擊中其肋部。
“第二次命中。模擬傷害評估:輕度。”
十五分鐘後,何強被擊中十七次,其中三次“重傷”,兩次“致命傷”。
他僅“擊毀”兩台角鬥士。
“訓練結束。
評分:d級。
主要問題:戰術意識欠缺,多目標威脅判斷失誤,暗能量運用效率不高,身體協調與反應未達最佳。”
何強喘息,汗水浸濕訓練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臉上卻浮現一絲笑意:“很好。這才是我需要的訓練。詳細分析報告。”
“已完成。共個數據點,涵蓋動作、能量調動、戰術決策及生理指標。”
“明天增加難度,啟動十台角鬥士。”
訓練日複一日。
何強在深海訓練場與數量更多、性能更強的角鬥士對抗。
一對多,複雜地形追逐,近身搏殺。機器人學習能力極強,每次訓練後都更難應對。
它們嘗試不同戰術,製造陷阱。
何強也在進步。
他開始在戰鬥中運用暗能量,形成護盾,增強攻擊。
戰術意識提高,能迅速判斷敵人意圖與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