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演講大廳燈光亮起,照亮近千名頂尖科學家的麵容。
今日氛圍比昨日更凝練,充滿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期許。
何強站在演講台上,目光掃過台下這些選擇追隨他的精英們。
他的神情恢複了平靜與專注,昨日的震撼演講隻是必要的序曲。
各位,從今天開始,乾坤之域的初步組織架構將正式運轉。
何強聲音平穩有力,我們當前的首要任務,
是進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高強度的知識與技術體係全麵共享與基礎對齊。
台下眾人交換眼神,有些人露出疑惑。
李穎教授挑了挑眉,她理解何強的意圖——在這個全新的科技文明中。
必須先建立共通的知識基礎,打破學科壁壘,才能發揮集體智慧。
為此,何強繼續道,我宣布,由我們的人工智能總管家嫦娥,擔任乾坤策源·第一期知識強化集訓的總輔導員。
隨著何強話音落下,嫦娥從側門走上演講台。
她今天穿著深藍色長裙,麵容平靜專注,舉手投足間透露出非人類的精確與優雅。
各位好,我是嫦娥,乾坤之域的首席知識傳遞官。
她聲音清晰,在接下來一周內,我將通過天樞v3量子超算的支持,結合已破譯的宇航級文明知識,
以及起源島掌握的全部核心科技理論與應用技術,向各位進行係統性的知識傳遞。
台下科學家們立刻騷動起來。
維斯教授抓住了身邊同事的手臂,眼中閃爍著狂熱。
一周?一周時間傳遞如此龐大的知識體係?這是否意味著——
何強點頭:是的,維斯教授。
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或。
我們將采用一種超越常規的知識傳遞方式,效率將遠超你們想象。
天樞v3的量子算力,配合我們研發的神經接口輔助學習裝置,可以實現近乎直接灌輸的知識傳遞效果。
嫦娥補充道,當然,這並非簡單的數據複製。
每個人的認知結構和專業背景不同,我會根據個體差異進行針對性調整,確保知識能被真正理解和吸收。
索菲亞·伊萬諾娃站起身:這聽起來像是我曾經設想過的量子級腦機接口!
但我以為這種技術至少還需要二十年才能實現。
何強對她點頭:索菲亞,你的直覺很準確。
這正是你將在太素計劃中進一步完善的技術之一。
今天使用的版本隻是初步原型,但已足夠用於這次知識傳遞。
演講大廳內的氣氛變得更加熱烈。
科學家們紛紛交頭接耳,討論著這種前所未有的學習方式可能帶來的革命性變化。
各位,何強抬手示意大家安靜,我知道你們有很多疑問。
但與其長篇解釋,不如直接體驗。
現在,請跟隨嫦娥前往已經改造完成的學習空間,開始我們的第一堂課。
演講大廳已被改造成一個巨大的沉浸式學習空間。
原本的座椅被替換成半躺式的學習艙,每個艙位都配備了一套神經接口頭盔——這是望舒之冠的簡化版。
外形如同一頂由細密光纖和微型傳感器編織而成的透明頭冠。
科學家們在工作人員引導下,各自找到了位置。
有些人緊張,有些人興奮。
請各位放鬆,嫦娥的聲音通過環繞音響傳遍整個空間。
這套設備完全無創,不會對大腦造成傷害。
它隻是通過精確的量子場調製,
暫時增強大腦特定區域的神經可塑性和信息處理能力,同時抑製不相關的神經活動,創造最佳學習狀態。
李穎教授戴上頭冠,感受著那些微型傳感器貼合在她的頭皮上。
這感覺很奇妙,她低聲對身旁的同事說,就像有無數細小的手指在按摩我的大腦。
第一節課將從宇宙基礎物理學開始,嫦娥宣布,
我們需要重新認識時間、空間、物質和能量定義,才能理解後續的高維理論和空間技術。
準備好了嗎?
三、二、一——開始。
隨著嫦娥的倒計時結束,學習空間的燈光暗下來,取而代之的是從地麵到天花板的全息投影。
整個空間變成了一個微縮的宇宙模型,恒星、星係、黑洞、暗物質網絡…
所有這些天體結構以驚人的細節和精確度呈現在眾人眼前。
同時,每個人頭上的神經接口開始發揮作用。
科學家們驚訝地發現,他們不僅能看到這些宇宙結構,還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們背後的物理規律。
複雜的數學方程不再是抽象符號,而是變成了可以直接理解的概念。
維斯教授感到自己的思維從未如此清晰。
他幾十年來苦思的高維弦振膜理論中的關鍵難點,在這種直觀的知識傳遞方式下,突然變得簡單明了。
他甚至能看到自己理論中的缺陷和可能的改進方向。
這太不可思議了!他喃喃自語,淚水從眼角滑落。
一生的學術追求,在這一刻得到了回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類似的場景在整個學習空間中不斷上演。
量子物理學家們第一次真正了量子糾纏的本質;
材料科學家們直觀理解了分子層麵的結構與性能關係;
生物學家們驚歎於基因編碼與宇宙信息學的深層聯係…
知識不再是孤立的信息點,而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
學科之間的壁壘被徹底打破。
這不僅是知識的傳遞,索菲亞對身旁的同事說,這是思維方式的徹底重構!
嫦娥站在學習空間的中央,觀察著每個人的反應和學習進度。
她通過神經接口實時監測每個人的認知狀態,並根據需要調整信息的呈現方式和速度。
第一階段基礎物理學習完成,
三小時後,嫦娥宣布,現在進入第二階段:量子信息理論與應用。
全息投影再次變換,宇宙模型被替換成了複雜的量子比特網絡和信息流動模型。
學習繼續進行,科學家們沉浸在這場前所未有的知識盛宴中,完全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與此同時,在起源島地麵生活區的一處隔離區域內,陳景明教授和其他五十餘名異見者正在享用早餐。
餐廳內氣氛沉悶。
沒有人大聲交談,隻有餐具碰撞的輕微聲響。
這些科學家們眼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困惑、不安、憤怒,還有對未知命運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