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星的第一個“長晝”悄然來臨。
當那顆與太陽相似的g型主序星“乾元”攀升至天穹正中。
所有“乾坤之域”的公民,無論身處何地,都目睹了令他們畢生難忘的宇宙奇觀。
地平線的另一端,一輪略小些、散發著柔和橙紅色光芒的k型恒星,竟也慢悠悠地升了起來!
雙日淩空!
整個太初星的大地,瞬間沐浴在一片溫暖而又奇異的交錯光輝之中,天空呈現出一種夢幻般的色彩。
“這……這是雙星係統!”
臨時天文台內,維斯教授死死盯著實時傳輸回來的引力模型與軌道數據。
他嗓音嘶啞地吼道:“太初星!它正以一種極其精妙絕倫的‘8’字形軌道,穩定地環繞著這兩顆恒星運行!!”
旗艦主控室內,何強背負雙手,凝視著舷窗外那兩顆異星的太陽。
他通過內部通訊頻道,向所有公民揭曉了謎底:“沒錯。
這就是我選擇這裡的原因之一。一片被雙重光耀祝福的土地。”
一周後,隨著更強大的深空探測陣列在太初星的五顆衛星——“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玉衡”——之上成功部署並全麵啟動。
“乾坤之域”終於繪製出了整個乾元星係的完整“戶口本”。
嫦娥的人工智能集群高速運轉,將海量數據整合分析。
一份詳儘的報告呈現在何強及核心團隊麵前:這是一個擁有足足十五顆行星的龐大星係。
這些行星在雙星引力的複雜共舞之下,呈現出一種動態而和諧的穩定狀態,宛如一部由宇宙譜寫的宏偉交響樂。
量子超算集群依據各行星的軌道參數、物理特征以及華夏古典文化元素,為另外十四顆行星進行了初步的探測和自動化命名。
全息星圖在指揮中心緩緩展開,十四顆行星的名字和初步評估資料逐一清晰顯現。
一份宏大的星係資源開發藍圖,在眾人麵前徐徐鋪開。
內環三顆岩質行星:
“熒惑”星。
它離雙星最近,整個星球表麵酷熱如煉獄,岩石都仿佛在燃燒。
但其稀薄的大氣中,卻富含著地球上極為罕見的高價值稀有氣體和特殊同位素,對某些尖端科研意義重大。
“啟明”星。
與太初星軌道相鄰,擁有一片濃厚得幾乎不透明的橙黃色大氣層。
初步光譜分析顯示,其地表之下,極有可能存在著廣闊的液態甲烷海洋。
這顆星球,無疑是未來進行極端環境改造和特殊生物實驗的絕佳場所。
“長庚”星。
一顆遍布著古老撞擊坑的灰色岩質行星,表麵死寂一片。
但深層地質掃描卻傳回了令人振奮的信號——其地殼深處,可能蘊藏著與“暗鐵”伴生的某種特殊催化劑礦物。
這種礦物,對提升“暗鐵”的冶煉效率和性能至關重要。
外環六顆氣態冰態巨行星及其龐大的衛星群:
“鎮星”。
一顆類似太陽係土星的、擁有瑰麗星環的橙黃色氣態巨行星。
它的星環由無數細小的、富含水冰和複雜有機化合物的顆粒構成,宛如一條環繞行星的鑽石腰帶。
“歲星”。
一顆體積遠超木星的巨型氣態行星,其表麵覆蓋著狂暴的磁場風暴和永不停歇的巨型氣旋。
它擁有一個龐大的衛星係統,其中好幾顆冰封的衛星被推測擁有巨大的、可能孕育著奇特生命的地下海洋。
以及“玄冥”、“天一”、“地合”、“人望”四顆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遠地巨行星。
它們是“乾坤之域”未來獲取海量氫、氦等聚變燃料和各種稀有氣體的天然寶庫。
外緣五顆矮行星特殊天體:
“望舒”星。
一顆富含高純度矽晶體和多種稀土元素的矮行星,是未來微電子工業和先進傳感器製造的重要原料產地。
“羲和”星。
這顆星球擁有一個異常強大的、遠超常規行星的磁場,其兩極甚至能觀測到持續不斷的極光爆發。
它是研究等離子體物理和磁場約束技術的天然實驗室。
以及“句芒”、“炎融”、“蓐收”三顆位於星係最外緣柯伊伯帶的冰冷岩質天體。
它們仿佛被遺忘的哨兵,忠實地記錄著乾元星係最古老、最原始的演化信息。
在所有新發現的行星中,最引人矚目的,無疑是那顆位於外環、被臨時編號為“巨靈01”的超級巨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