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曹舒而言,荀攸主動示好,自然沒有推拒之理。
......
曹操欣慰地撫摸著花白胡須。
荀攸之才,在曹營中堪稱翹楚。
將愛孫托付於他教導。
既能鞏固君臣之誼,又能讓曹舒學得真本領。
實乃一舉兩得。
想到此處,曹操連忙提醒曹舒:
舒兒,還不快向公達行拜師禮?
學生拜見老師。
曹舒反應敏捷,鄭重向荀攸躬身行禮。
依照漢製拜師之禮,後續還需備束修登門。
雖說以荀攸的家境,不稀罕這些俗禮。
但該有的禮數不可廢。
承蒙主公厚愛。
今日得舒公子為徒,實乃臣之幸事。
荀攸笑容滿麵地說道。
其實方才提議教導曹舒時,他心中也頗為忐忑。
眾人不解老曹的心思,唯有荀攸了然於心。
倘若沒有曹舒,嗣子之爭的勝者便隻能在曹丕與曹植之間產生。
然而,曹家的繼承問題遠比表麵複雜。
嫡長子曹昂在宛城之戰中為救老曹,死於張繡之手,且未留下子嗣。
因此,按常理,曹操的所有兒子皆有機會繼承大業。
但他們的正統性皆有所欠缺。
老曹的正室始終是丁夫人,而非卞夫人或其他妾室。
自曹昂戰死後,丁夫人便與老曹鬨起了和離。
在封建時代,向來隻有男子休妻,丁夫人卻反其道而行,竟要休夫。
老曹自然不肯答應,丁家族人亦不會同意。
曹家、夏侯家、丁家皆為西漢開國功臣之後,數百年來世代交好。
無論出於政治考量還是家族情誼,丁家都不會縱容丁夫人休夫之舉。
於是,這段婚姻便一直僵持著。
老曹保留丁夫人正室之名,而丁夫人早已返回譙郡老家,不問世事。
轉眼十四年過去。
卞夫人雖為側室,卻實際掌管後院,眾妾皆受其約束。
荀攸清楚,老曹的幾個兒子——尤其是卞夫人所生的曹丕、曹植、曹彰,以及環夫人所生的曹衝,皆非庸才。
可惜他們生於曹家,卷入嗣子之爭。
曹彰主動退出,曹衝意外早逝,最終隻剩曹丕與曹植相爭。
然而時至今日,長孫曹舒展現的才華與能力,已遠超二人。
老曹雖年過五旬,但身體尚算硬朗,再撐十餘年不成問題。
屆時,曹舒已然成年……
倘若曹操真有傳位給曹舒的心思,倒也未必不可行。
這是荀攸站在曹操的立場上,對繼承人之爭的考量。
與此同時,荀家內部也暗流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