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馬超與韓遂聯手逼宮,他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曹操聞言,欣慰點頭。
自古以來,涼州人以尚武著稱。
昔日漢桓帝時期,
“涼州三明”威震天下,堪稱漢室最後的輝煌。
然而到了漢靈帝年間,
隨著涼州三明相繼離世,涼州陷入動蕩。
馬騰、韓遂等人最初皆是叛軍,
追隨邊章、王國、北宮伯玉等人起事。
後來董卓崛起於涼州,
一度將馬騰、韓遂打得銷聲匿跡。
董卓入京後,
馬騰、韓遂再度割據涼州。
但涼州叛軍林立,
馬騰、韓遂始終無法統一涼州。
他們的影響力更像鬆散聯盟的盟主——
外敵來犯時,關西諸侯會聽從調遣;
外敵退去後,
各方依舊各行其是,不受約束。
這種特殊的格局,
使得涼州長期遊離於中原文化之外。
然而……
涼州人驍勇好戰,
尤其是年輕一輩,
始終渴望進軍中原,證明自己。
這也導致涼州內部矛盾深重。
歲月流逝,馬騰的心氣漸漸消磨。
這位涼州老將不再渴望征戰沙場,隻求一個平靜的晚年。若在二十年前,或許還能趁中原大亂分一杯羹。但如今曹操已統一北方,即便涼州各部聯合也難以抗衡。
馬騰深知雙方實力懸殊。早在官渡之戰後,他就率先遣使向曹操稱臣。不過那時隻是名義歸順,實際仍掌控著涼州。
十多年過去,眼見曹操即將西顧,馬騰終於按捺不住。他明白現在主動投誠,尚能謀個九卿閒職頤養天年;若等曹軍兵臨城下,便再無轉圜餘地。
然而長子馬超對此極力反對。這位少壯派將領戰功赫赫,在羌氐部族中威望極高。涼州尚武之風使馬超的聲名早已超過其父,加之韓遂從中挑撥,他對馬騰的怨懟日益加深。
在馬超看來,涼州鐵騎當縱橫天下,豈能屈膝投降?父子矛盾日漸公開化。馬騰此番進京,表麵是向曹操示忠,實則也是不堪與兒子日益激烈的衝突——他唯恐繼續留在涼州,會被這位奪權篡位。
馬騰主動歸順曹操,從未表露過反叛之意。
然而,馬超卻聯合韓遂起兵,甚至對韓遂說出“我父生死無關緊要,今後你便是我父”這般大逆不道的話。
最終馬超兵敗,曹操返回鄴城後,下令處死馬騰。
馬超的所作所為,堪稱“坑爹”典範,害得全家遭殃。
在此向喜歡馬超的讀者致歉,本書中馬超注定是反派角色。
……
“舒兒,依你之見,為父該如何處置馬騰?”
曹操習慣性地征詢曹舒的意見。
近來,曹舒總能精準剖析局勢,曹操已不知不覺將他視作心腹謀士。
曹舒並未多想,略作沉思後答道:
“父親,孩兒有兩策,但需相輔相成。”
曹操聞言大笑:
“舒兒,你這說話方式,莫非是跟荀公達學的?”
“我家舒兒,倒真有謀主風範了。”
曹舒故作不滿:
“父親,孫兒立誌輔佐您平定天下!”
“若不勤加思索,日後愚鈍了,還如何助您?”
這番話如重錘般擊中曹操內心。
昔日,唯有長子曹昂與幼子曹衝曾說過類似的話。
至於曹丕、曹植、曹彰等人……
表麵恭敬,實則覬覦他的權位。
可惜,他最疼愛的兩個孩子早已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