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岱慷慨激昂地說道:“堂兄既有大義之名,又親自領兵,再加上我馬家軍的勇猛,關西之地誰敢不服?”
他的情緒愈發高漲。
當年伯父馬騰正值壯年時,也曾試圖統一關西。然而馬騰行事優柔寡斷,又缺乏大義名分,終究未能實現統一涼州的夙願。
如今在馬岱眼中,堂兄馬超的魄力遠勝其父。若能善用涼州刺史這一名號,何愁不能完成涼州統一?
......
馬騰攜馬鐵、馬休入京的舉動,充分表明了他歸順曹操的誠意。而馬岱選擇留在涼州,正說明他始終站在馬超這邊。
馬超對馬岱的見解深表讚同。
後世史學家將漢末涼州的割據局麵比作微縮版的戰國時代。這片土地上盤踞著數十路諸侯,其中以馬超、韓遂勢力最為強大,程銀、李堪、侯選、梁興、張橫等人亦頗具實力。
涼州兵驍勇善戰,本有逐鹿中原的實力。昔日董卓麾下的西涼軍主力便是涼州子弟。但自董卓入京後,涼州再無人能完成統一。
各路諸侯實力相當,形成微妙製衡。今日韓遂與馬騰交戰,明日程銀與梁興廝殺,卻始終難分高下,最多不過爭奪幾個村落、些許糧草。
在這亂局中,大義名分同樣至關重要。曹操深諳此道,刻意維持涼州之勢,大肆分封郡守、縣令之職。
梁興占據天水郡後,曹操以天子名義正式冊封他為天水太守。
接到任命詔書的梁興頓時鬥誌昂揚,誓死守護這來之不易的領地,唯恐被其他諸侯奪走。然而涼州刺史之位始終空缺,曹操的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讓這群涼州諸侯互相牽製。
馬超在涼州經營多年,統一涼州始終是他揮之不去的執念。若不接受涼州刺史之位,以涼州特殊局勢,恐怕再過二十年也難以實現抱負。可若接下這個頭銜,統一大業似乎觸手可及。
馬超心知肚明,曹操突然授予刺史之位必有所圖。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若能借此機會橫掃涼州,甚至問鼎中原也未可知。野心在馬超心中瘋狂滋長,他的雙眼漸漸泛起血色。
擺在麵前的既是誘人蜜糖,也是致命。但馬超堅信自己能化險為夷。令明、德山,去請使者過來。他喘息著下令,這涼州刺史之位,本將軍接下了。此刻的馬超,比中了頭彩的賭徒還要亢奮。
鄴城魏王府中,黃舞蝶正悉心指導曹舒習武。作為嚴師,她時常要與學生親密互動。曹舒武藝進展緩慢,或許是天資都點在了智謀上。但黃舞蝶這位儘責的師父,又怎忍心苛責愛徒呢?
黃舞蝶悉心指導曹舒習武,確保每個動作都精準到位。訓練時的肢體接觸在所難免,曹舒的目光不經意掠過她豐滿的胸脯,暗自將郭女王與之比較。顯然,黃舞蝶更勝一籌。不過,郭女王獨具天生媚骨的風情,在其他方麵尤為出眾。
訓練剛結束,鄧艾與毋丘儉便匆匆求見。獲準後,鄧艾流暢地稟報:主公,馬超雖受封涼州刺史,但韓遂次日就在金城召集程銀、李堪等諸侯會盟,意圖聯手對付馬超。
鄧艾曾患口吃,曹舒特意尋來名醫為他治愈。如今他思維敏捷,加上曹營將領的悉心教導,已展現出名將潛質。毋丘儉與曹舒情誼更深,曆史上他為報效曹舒,在淮南起兵反抗司馬家,被譽為大魏最後的忠臣。相較之下,諸葛誕不過是見風使舵之輩,先後依附曹爽、司馬氏,全無忠義可言。
後來,諸葛誕迎娶了司馬懿的侄女,可謂多方押注。
之後,他的兒子又娶了王淩的孫女,算是再添一重籌碼。
然而,司馬懿和司馬師能容忍諸葛誕的左右逢源,司馬昭卻不願縱容。
世人皆知司馬昭之心。
在他看來,任何潛在的威脅都該扼殺於萌芽。
正因如此,諸葛誕的淮南第三叛,不過是司馬昭一手策劃的逼反之局。
……
此刻,曹舒正著力培養鄧艾、毋丘儉和王基等年輕將領,期望他們日後能撐起大魏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