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讓馬超衝破前線層層防線,曹軍大營必將危如累卵。
舒兒,可有良策防備馬超突襲?
曹操目光灼灼望向孫兒。
他心知這孩子既能看破西涼鐵騎的威脅,必有之法。
祖父容稟。
馬超這支西涼鐵騎,與當年董卓麾下大有不同。
董卓的騎兵擅使標槍,
其精銳飛熊軍三千,更是號稱能擲矛破甲。
論裝備,董卓鐵騎更為精良,但負重過大拖慢行軍速度。
而馬超這支輕裝簡從,
雖甲胄不似董軍華麗,卻來去如風。
其騎槍突刺之威,堪比當年公孫瓚的白馬義從。
孫兒建議將文則將軍的強弩營留作後手,
再命俊義將軍調大戟士協防。
屆時先以虎衛軍與大戟士固守營門,
待馬超鐵騎來襲,再令弩手齊發——
“西涼鐵騎將無路可退,無處可逃!”
“即便是馬超本人,也難逃強弩兵的萬箭齊發!”
“嘶——”
曹操不禁倒吸一口冷氣。
他這位愛孫不僅在謀略上天賦異稟,在統兵之道上更是難得的奇才。
兵者詭道也。
強弩兵之所以能克製輕騎兵,關鍵在於把握進攻時機!
正如當年的界橋之戰。
若非張合率領大戟士為麯義的先登死士爭取時間,即便先登死士再勇猛,也難以全殲白馬義從。
大戟士乃張合所創,是類似虎衛軍的重步兵,但防禦更為堅固。
曹舒深知其價值。
數月前,他便向曹操提議重建大戟士。
作為大戟士之父,張合自然全力配合。
時隔多年,這支曾在界橋立下赫赫戰功的王牌步兵,將再度現身涼州戰場!
......
俊義,文則,大致如此。
此戰老夫的安危,就托付給二位了。
曹操采納了曹舒的建議。
與曹舒商議後不久,便召來張合和於禁。
於禁與張合在曹營地位不低。
尤其是於禁,目前是外姓將領中官職最高者,僅次於夏侯惇、曹仁等宗室將領。
至於張合,雖然官職晉升緩慢,但曹操以重任,每逢硬仗必遣其出戰。
雖然老曹的舉動有壓榨張合之嫌,卻也彰顯了對張合能力的認可。曆史上魏明帝曹舒對張合極為倚重,街亭之戰後更是親迎十裡。這位老將在曹舒麾下確實獲得了應有的尊重。
可惜好景不長,張合最終命喪司馬懿的算計之中。演義稱其為奔劍閣張合中計。令人費解的是,司馬懿嫡係毫發無損,唯獨老將張合折戟沉沙。後世推測,司馬懿此舉實因張合威脅其西部統帥之位。
張合深受曹舒器重,獲封征西車騎將軍,又與前任統帥曹真交好。三十年曹營資曆使其忠誠無可置疑,加之非世家出身,權力完全來自皇權。這些特質使其成為司馬懿必須鏟除的對象。說到底,不過是權力角逐的必然結果。
當下,麵對曹操安排的本陣守衛任務,於禁和張合雖感疑惑卻毫不遲疑地領命。曹操同時調兵遣將:曹丕、曹植各率萬兵駐守兩翼;前線以夏侯淵為主帥,曹洪、徐晃等為副;曹仁率兩萬精兵坐鎮鄢城,既是後援又是封鎖涼州的鐵鎖。數萬曹軍整裝待發,與馬超的決戰即將在上圭平原展開。
相較曹軍嚴整的部署,馬超麾下部隊則顯得良莠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