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可願建功?
我有一計,不知將軍敢否?
張合拱手笑道:
公子但說無妨,
末將願效犬馬之勞。
“俊義將軍且聽我一言。”
曹舒向張合道出心中計策。
張合聽完後,竟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形容這精妙絕倫的謀劃。
沉吟良久,終是抱拳歎服:
“公子神機妙算,末將歎服。”
曹舒淡然一笑。
此計確實非張合與大戟士不可托付。
若換作旁人,隻怕難以勝任。
……
轉眼又過十日。
涼州捷報頻傳,夏侯淵勢如破竹。
實則殘餘勢力已不足為慮。
稍具實力的諸侯早在此前戰事中折損殆儘。
餘者負隅頑抗,與其說是不願歸降。
不如說是夏侯淵不給他們歸降之機。
眼見涼州大局已定,曹操正欲部署下一步方略。
不料——
蜀中忽傳變故。
議事廳內
曹操握著校事府密報,啼笑皆非。
因劉璋未能滿足吳懿、李嚴所求。
益州駐軍驟然嘩變。
矛頭直指劉璋。
明眼人皆看得出,此乃吳懿、李嚴聯手施壓。
然而——
此刻劉璋哪還有餘財?
大半錢財早被張鬆暗中轉移。
剩餘銀錢根本不足以支付軍餉。
盛怒之下,吳懿、李嚴率部北上,駐軍綿竹。
綿竹稅賦自此儘入二人囊中,分文不繳州府。
雖名義上仍奉劉璋為主。
實則已有自立之勢。
若劉璋欲再調遣其部,須先補足拖欠軍餉。
蜀中劇變。
曹操最在意的卻非劉璋或吳李二人,而是劉備!
以曹操對劉備的了解。
此刻必已暗中遣使聯絡吳懿、李嚴。
“取漢中之事,迫在眉睫矣。”
曹操暗自思忖。
漢中地勢險要,陽平關更是固若金湯。
縱使曹操十萬大軍強攻,也需一年半載方能有所突破。
麵對如此天險,兵力多寡已無關緊要。
此前,曹舒曾向曹操獻計,欲借楊昂及漢中敗兵詐取陽平關。
然而此計有一致命缺陷——
若曹軍人數過多,必會引起守關將領警覺。
因此,最佳方案應是遣數千精銳混入楊昂降兵之中,突襲陽平關!
思及此,曹操當即召曹舒、荀攸、程昱、賈詡四人議事。
待眾人齊聚,曹操直言不諱,將曹舒之計告知三位謀士。
荀攸頷首讚許,補充道:
“舒公子此計甚妙,然欲成此事,領兵者須善謀善斷,且行事果決狠辣。”
“唯有快、準、狠,方能一擊製勝!”
曹操沉吟片刻,轉而問曹舒:
“舒兒,此計既由你所出,可有人選?”
曹舒從容答道:
“主將當屬張合,副將可由黃忠擔任。”
“另,龐德亦可隨軍出征。”
此言一出,荀攸、程昱、賈詡皆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