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采的眼中不禁泛起漣漪。
雖未滿十歲,但因勤於鍛煉,曹舒身形已如十二三歲的翩翩少年。
更難得的是。
其俊朗容顏,唯有閱讀此書的諸位俊朗讀者方能勝之。
在這漢末亂世,曹舒的相貌堪稱舉世無雙。
麵對如此少年,荀采的芳心怎能不為之顫動?
在下曹舒,見過荀令君。
見過荀姑娘。
曹舒向荀彧與荀采依次行禮。
隨後,親手將準備的禮物贈予荀采。
禮物雖不貴重,卻與贈予曹節的不同。
這是曹舒親手製作的工藝品。
雖工藝不算精湛。
但彆具匠心。
接過禮物的荀采,望向曹舒的目光更添溫柔。
俊逸非凡,彬彬有禮,才華橫溢,又懂得體貼人心。
荀采正值芳華,麵對這般出眾的少年郎,怎能不心生愛慕?
然而站在一旁的荀彧卻眉頭緊鎖。
自荀采幼時喪父後,荀彧便承擔起長兄如父的責任。如今眼見曹舒這個危險人物可能拐走自家妹妹,他心中自然百般不是滋味。
可荀彧向來注重儀態,即便滿腹不快,此刻也隻能強壓心頭鬱結。但俗話說得好,鬱結於心最傷身。為免氣出病來,他隻得率先打破沉默:不知舒公子今日登門,所為何事?
曹舒恭敬作揖:實不相瞞,晚輩此來,是代家父與令君一敘心中疑惑。
雖早有預料,荀彧仍難掩訝色:非是荀某小覷公子,隻是...此等要事,公子真能代父做主?說罷暗自思忖,這絕非因遷怒於曹舒可能拐走荀采之故。
曹舒從容笑道:令君可曾聽聞當局者迷?家父與令君皆困局中,依二位性情,縱使再過十年也難有轉圜。正需旁人從旁點撥。
荀彧默然頷首,這番話確顯誠意。但在他心中,曹操若不篡漢便是底線,即便曹舒舌燦蓮花亦不可逾越。
殊不知,曹舒接下來的詰問,將在荀彧心中掀起滔天巨浪,幾令其道心失守——
敢問令君,您所忠的究竟是怎樣的漢室?
“令君所忠之漢,究竟是何漢?”
“是端坐龍椅的陛下?”
“還是劉氏皇族的虛名?”
“抑或是,自高祖開國至光武中興,延續至今的四百年江山?”
曹舒凝視荀彧,目光如劍。
三問似三刃,直插荀彧心口。
這位當世奇才的思緒,頓時紛亂如麻。
他忠的,到底是何漢?
荀彧何等聰慧。
正因太過清醒,才始終無法自欺。
他忠的豈是傀儡天子劉協?
絕非如此!
那忠的是劉氏正統?
或許。但此般堅持,意義何在?
若忠的是四百年社稷——
更該明白天命有常,盛衰有時。
自衝質以降,幼主頻夭,漢室氣數將儘。
桓靈之世,積弊已深。
縱無張角振臂,亦有他人揭竿。
縱非董卓廢立,終有梟雄代行。
漢室可救否?
荀彧心知肚明,卻不敢直麵。
見荀彧沉默,曹舒又道:
“令君可知,家父走到今日,曆經多少艱險?”
“由晚輩道來,未免失禮。”
“畢竟令君追隨家父的歲月,遠勝於我。”
“然——”
“正因令君是見證者,更該明白當年的曹孟德,是何等人物!”
“諸侯會盟討董,入洛陽後皆畏縮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