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舉薦司馬家的恩情,曹操早已償還。
如今對司馬家隻剩滿腔怒火。
曹家之事,豈容司馬家插手?
更可恨的是,司馬家如今已是戴罪之身,竟敢欺辱我曹舒!
盛怒之下,曹操恨不能將司馬懿與曹丕一並處死。
他當即向曹舒保證:“舒兒放心,司馬防那幾個兒子,祖父定讓他們去見祖宗!”
話剛出口,曹操卻陷入沉思。
處置司馬家容易,但曹丕該如何發落?
雖說平日對曹丕嚴苛,但終究是親生骨肉。
若真要處死曹丕,莫說卞夫人傷心,他自己也於心不忍。
思忖良久,曹操有了主意。
他慈愛地對曹舒說:“舒兒,往後讓祖父做你父親可好?”
曹舒心中了然,仍故作驚訝:“啊?”
曹操解釋道:“有些人不配為人父。你仍喚我祖父便是。”
曹舒鄭重地點頭。
他並非被二十四孝荼毒的愚忠之人。
某些人確實不配為人父,比如曹丕。
哪有這般往死裡折騰兒子的?
無論是原本曆史上的曹丕,還是如今的曹丕,對待曹舒都惡劣至極。
……
兩日過去,許昌城內謠言四起。
百姓們對此深信不疑。
曹舒非曹丕親子的傳言,似乎已成定論。
更有好事者編出逸聞,稱當年曹丕“喜當爹”,從袁熙手中接盤,受儘委屈。
然而,朝堂上的與世家大族態度卻頗為曖昧。
儘管曹丕的態度似乎印證了曹舒血脈存疑,但老曹並非愚鈍之人。
若曹舒真有問題,老曹豈會不知?
萬眾矚目之下,荀彧壓力倍增。
他無比懷念夏侯惇,甚至懊悔放走了他。
若夏侯惇仍在許昌,作用必然比他荀文若更大。
說到底,他終究是外人,不便插手曹家家事。
就在荀彧焦頭爛額之際,一則消息突然傳來——
“文若先生,丞相回來了!”
校事府探子匆匆稟報。
荀彧“唰”地起身,心中暗歎:老曹總算回來了!
再晚些,他真要瘋了!
還有那好侄兒荀攸,遊山玩水這麼久,也該回來分擔壓力了吧?
是的,荀彧又動了讓荀攸暫代尚書令的念頭。
自劉協死後,他便迫不及待想卸任。
雖早已對劉協失望,卻不願親眼見證漢室覆滅。
拋開雜念,荀彧親自前往城門迎接老曹。
望著騎在絕影後代上的老曹,荀彧勉強擠出一絲笑容:
“主公,您終於回來了。”
這句話,瞬間喚醒了塵封已久的記憶。
二十多年前,每當曹操凱旋時,荀彧總會說同樣的話。
可這次不同。
看著摯友鬢邊的銀絲,曹操不禁歎息:
文若,這些年苦了你了......
荀彧與曹操不同。
曹操常年征戰,體魄尚算強健。
除了偶發頭風之症,至今並無大恙。
因曹舒之故,原本的曆史軌跡早已改變。
以曹操如今的身子骨,再活十年也不成問題。
但荀彧卻不然。
他素來體弱,不及曹操健壯。
劉協之死與諸多煩憂,恐怕已耗儘了他的壽數。
思及此處,
曹操心頭湧起陣陣悲涼。
故交零落,如秋葉飄零。
想起郭嘉、典韋等人,更是黯然神傷。
他握著荀彧的手緩步入城,
同時暗下決心:權力交接必須提速!
愛孫曹舒培養的心腹,是時候委以重任了。
至於夏侯惇、荀彧、程昱這些老臣,
該頤養天年的就讓他們安享晚年。
......
途中,
荀彧始終按捺著,未提城中流言之事。
從曹操神色中,他看出主公已有對策。
果然,
回到相府剛落座,
曹操第一道令便是宣布明日大朝會。
屆時將公布要事。
荀彧雖不知具體內容,
但料想必與近日流言有關。
隨後,
曹操正式下達了對曹彰等人的懲處:
謀逆的曹彰流放邊陲——這還是卞夫人求情的結果。
說是流放,
實則與死無異。
至於同謀者,
王淩、崔林、盧紓等儘數伏誅。
其背後世家亦遭校事府查抄。
河北世族雖會推新貴上位,
但短期內必被河南世家壓製。
當然,
曹操的製衡之術向來高明。
河北世家這個群體不能倒下,否則曹營的河南世家就會獨占鼇頭。
必須扶持幾個標杆家族作為表率。
辛家就是這次被選中的幸運兒。在辛毗的明智抉擇下,他們站隊荀彧陣營,成功避免了滅頂之災。
為彰顯對辛家的重視,曹操特意擢升辛毗為大司農,這可是舉足輕重的要職。
不過比起朝廷封賞,辛毗此刻更在意的是如何將愛女辛憲英送進曹舒的府邸。
與此同時,曹操也在大力提攜青徐世家。
朝堂格局需要平衡——僅靠河南河北兩大派係終究不夠穩固。引入青徐勢力,正好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更何況這次青徐世家表現亮眼。琅琊王氏、諸葛氏,廣陵陳氏,彭城徐氏等大族,竟能主動攔截臧霸調動的泰山兵馬。
雖說背後有王元姬的穿針引線,但青徐世家的站隊確實精準。王朗因此官拜司徒,王肅出任青州刺史,諸葛誕更被破格授予實權在握的兗州彆駕。
陳氏、徐氏也都獲得豐厚賞賜,家族地位水漲船高。
不過這些封賞隻是前奏。
真正的大戲,還在曹操即將召開的大朝會上。
......
曹丕府邸此刻亂作一團。
曹操秘密返京的消息如同驚雷,完全打亂了曹丕與司馬父子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