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舒笑著問道:祖父的意思是讓孫兒重用曹休、曹真、夏侯尚等人?曹操默然點頭。他自然不會曹舒任用這些人,選擇權在曹舒手中,他隻是提醒而已。
祖父放心,有才能的人孫兒自會任用。不過比起完全依賴宗室將領,孫兒有個更好的辦法。曹操急切追問:什麼辦法?快說!曹舒卻賣起關子:這個辦法日後再告訴祖父。現在當務之急是儘快平定公孫淵和能臣抵之的叛亂。
說到此處,曹舒眼中閃過寒光。這兩人謀反雖有河北世家挑撥,但本身也是野心勃勃。曆史上公孫淵的叛亂曾導致曹舒錯失鏟除司馬懿的良機。如今河北世家已被壓製,但這兩個禍患仍在。作為大漢最後一任司空,曹舒決不容許他們繼續作亂。
曹操突然警覺:舒兒,你該不會又想親自領兵出征吧?你剛從荊州回來不久。
“阿翁不願讓你再上戰場。”
“若身子累垮了該如何是好?”
老曹憂心曹舒的健康。
曹舒雖未滿二十,卻已曆經沙場。
他的功績,曹營上下皆看在眼裡。
無需靠平定公孫淵或能臣抵之來增添戰功。
放眼曹營,除老曹外,誰敢與曹舒比肩?
然而,曹舒隻是輕笑:
“阿翁多慮了。”
“孫兒並非要親自領兵。”
“隻是想提醒阿翁——”
“遼東雖是苦寒之地,卻不可輕視。”
“待我軍攻下後,莫要將其視為廢土而舍棄。”
老曹一怔。
竟被孫兒猜中心思!
若無曹舒提醒,他確實隻打算留少量駐軍。
遼東氣候與中原迥異,外人難耐。
猶如漢斯貓踏入極北之地,凍得發抖!
但曹舒深知——
遼東看似荒涼,實則是寶地。
未來的東.三省,正是如今的遼東。
連同鄰近半島,這片土地絕不能棄。
“舒兒,此戰除元讓外,你覺得該派誰?”
老曹意在詢問曹舒是否有心腹需建功。
曹舒答道:
“孫兒鬥膽推薦毋丘儉。”
“他與鄧艾、薑維不同,行事穩健。”
“可助元讓叔公一臂之力。”
“不過,單靠毋丘儉,此戰或難儘善。”
“若再添文遠將軍,必能大獲全勝!”
老曹頓悟。
文遠將軍,指的正是張遼。
曹舒的話讓曹操想起了當年的白狼山之戰。
若非張遼扭轉戰局,當時的情況確實萬分危急。
如今再次派張遼征討遼東,在曹操看來必定手到擒來。
放眼曹營外姓將領,論才能誰又能勝過張遼?
在曹舒眼中,張遼同樣是值得托付重任的良將。
公孫淵與能臣抵之二人,即便加上複活的公孫康和踏頓,也隻會被張遼殺得潰不成軍。
孫十萬:???
......
江夏一戰後,江東對曹營已構不成太大威脅。
孫權的家底幾乎賠光。
雖然還能勉強湊出七八萬兵馬,但隻是時間問題。
因此張遼不必再駐守合淝。
有曹營水師坐鎮,足以威懾江東。
調張遼北上對付能臣抵之和公孫淵,正是曹舒的計劃。
曹操欣然應允。
他已有放權之意。
人員調度全權交由曹舒處理。
讓曹舒接任司空之位,本就是曹操的用意。
實際上曹操擔任司空的時間遠比丞相更久。
直到南征荊州前,他始終是漢室司空。
如今讓曹舒繼任,正是要逐步移交曹營大權。
......
與此同時
江東
孫權披頭散發,雙目赤紅,對侍衛怒吼道:
諸葛恪小兒竟敢如此!
投效曹舒,是想害死諸葛瑾嗎?
孫權如此暴怒,皆因諸葛恪投降引發連鎖反應。
直接導致江夏戰敗,數萬江東軍或戰死或歸降。
嚴格來說孫權倒也不算孤家寡人,但也相差無幾了。
陸遜、孫桓、朱桓、李異、譚雄、賈華、張承等江東將領全軍覆沒。
據說儘數戰死。
此時孫權麾下可用之將寥寥無幾。
唯有歌王留讚與雪中赤膊起舞的丁奉尚堪大用。
其餘儘是些庸碌無為的世家子弟。
這些混吃等死的將領,在孫權眼中自然難堪大任。
然而眼下,他卻不得不倚重這些人。
這便是無人可用的困境。
至於造成這般局麵的根源,孫權絕不會承認是自己的過錯。
他需要找一個替罪羊來背負罪責。
駐守江夏卻主動出擊烏林渡口,兵敗後投降曹舒的諸葛恪,便成了最佳人選。
但孫權對如何處置諸葛瑾仍猶豫不決。
若放任不管,以諸葛瑾在江東的影響力,後果不堪設想。
誰人不知諸葛瑾是孫權的左膀右臂?
心腹之子投敵,這仗還怎麼打?
因此,孫權既想掐死諸葛瑾,又於心不忍。
更何況,出於製衡考慮,也不能讓諸葛瑾就此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