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劉禪,庸碌無為。
執政諸葛亮,又遠在前線與曹軍對峙。
若諸葛亮能擊退曹軍,尚可轉圜。
可眼下——
捷報未至,曹軍卻已逼近江油!
“既然諸位都這樣想。”
“那本將軍便率領大家離開此地,另謀出路!”
孟達目光中透出決然。
外人指責他背信棄義也罷,譏諷他反複無常也罷。
此刻他必須為自己謀劃。
更何況,這些追隨他的將士們,孟達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走向絕路。
……
江油城門在孟達的指揮下緩緩開啟。
隨著城門落下,這座城池正式歸入曹軍麾下。
“孟將軍,良禽擇木而棲。”
“以將軍之才,必能成就更大功業。”
鄧艾滿臉笑容地與孟達寒暄。
此次孟達不費一兵一卒獻城投降。
對鄧艾和薑維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喜訊。
接下來,他們可將江油作為後方據點,率軍直逼成都附近的綿竹。
孟達主動請纓,加入鄧艾、薑維的隊伍。
他心知肚明:
僅靠投降遠遠不夠,必須建立戰功!
唯有立功,才能真正獲得重用,出人頭地。
……
江油不戰而降的消息迅速傳開。
鄧艾與薑維並未刻意封鎖。
這消息,本就是要讓劉禪陣營自亂陣腳。
果然不出所料。
得知曹軍神兵天降拿下江油,成都朝廷頓時亂作一團。
劉禪急召群臣商議對策。
可滿朝文武,竟無一人能拿出良策。
此刻,劉禪無比思念丞相諸葛亮。
若孔明在此,何須他親自決斷?
更令劉禪困惑的是:
雒城前線尚未告破,曹軍為何能突然出現在江油?
莫說是劉禪,蜀漢群臣同樣百思不得其解。
但危局當前,必須設法應對。
再三權衡後,劉禪最終將兵權交給關興與張苞。
此二人,是他最可信賴的將領。
畢竟他們分彆是關羽和張飛的後人。
他們二人的年紀,其實比劉禪還要年長幾歲。
劉禪緊緊握住關興和張苞的手,鄭重說道:兩位兄長,成都的安危就托付給你們了。
關興激動地回應:陛下放心,人在城在,城亡人亡。若綿竹失守,臣等願以死謝罪。
劉禪搖頭歎息:朕雖年少,卻不願見將士們被殺戮蒙蔽心智。若真守不住綿竹,望兩位兄長以性命為重,切莫白白犧牲。
說完,劉禪親自將關興和張苞扶上戰馬。目送他們率軍離去的背影,劉禪長歎一聲。若是相父在此,定能想出更好的對策。
......
兩位將軍,前麵就是綿竹城。孟達笑著向鄧艾和薑維介紹,此城距成都極近,地勢平坦,城防簡陋,可說是易攻難守之地。
作為蜀地通,孟達對各處城池了如指掌。他更清楚成都如今兵力空虛,除了年輕的劉禪,就隻有關興、張苞這樣的年輕將領,以及李嚴這樣的老臣。
在李嚴的忠誠度上,孟達嗤之以鼻——若真忠心耿耿,當年又怎會背叛劉璋投靠劉備?在孟達眼中,益州派和東州派不過是半斤八兩。
東州派主要指二三十年前從外地遷入益州的人士,如吳懿、孟達等人;益州派則是本地士族,如譙周、劉巴等。像李嚴這樣荊州出身卻在益州立足的,也被歸為東州派。
實際上,自劉備入蜀以來,重用的多是東州派人士,益州派始終處於被打壓的境地。如今劉禪身邊,除關興、張苞等少數年輕將領外,可信之人寥寥無幾,大多都是李嚴這樣的老臣。
孟達對他們的忠誠度並不抱太大期望。
鄧艾與薑維相視一笑,拱手道:承蒙孟達將軍提點。
此番若能建功立業,
他日必不忘將軍今日相助之恩。
二人這番表態,也算是禮尚往來。
雖說降將向來難獲尊重,
但孟達畢竟是第一個歸順之人。
即便鄧艾與薑維心底對他存有輕視,此刻也需借他樹立榜樣。
聽聞此言,孟達麵露喜色。
他等的正是這兩位年輕將領的承諾。
孟達絕非目光短淺之輩,
對曹營重要將領的底細早已摸清。
鄧艾與薑維雖年紀尚輕,卻深得曹舒器重。
日後必成大器,
至少也是封疆大吏之資。
尤其鄧艾還執掌秘密機構,
雖不知詳情,但孟達心知肚明:
當務之急便是與這二人交好。
在孟達引領下,曹軍向綿竹城進發。
正如孟達所言,綿竹城防薄弱,
孤懸曠野,易攻難守。
曹軍剛至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