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雍凱被俘,他們紛紛投降,不敢抵抗。
張嶷輕鬆拿下建寧主城,以此作為投靠曹舒的功績。
……
清晨,曹舒率大軍抵達建寧城外。
得知張嶷奪城經過,曹舒不禁感慨。
雍凱不過井底之蛙,即便沒有張嶷,曹軍攻下建寧也隻是時間問題。
雍凱雖集結益州南部豪族勢力,卻難敵曹舒數萬精銳之師。
再看曹舒麾下猛將如雲——夏侯淵、黃忠、龐德、張合、徐晃等宿將,更有新秀嶄露頭角。
雍凱的烏合之眾,豈是曹軍對手?
曹舒向來賞罰分明,當即擢升張嶷為蕩寇將軍。
此職雖為雜號將軍,但地位不低。
若再立戰功,張嶷必成曹營重將。
曆史上,張嶷的才能常被低估。
蜀漢無當飛軍的真正統帥,實為張嶷,而非王平。
薑維的幾次大捷,張嶷統領的武當飛軍功不可沒!
論及張嶷對蜀漢的功績,絲毫不遜於廖化、張翼等人,甚至更勝一籌。
在薑維遭遇段穀之戰的生死危機時,正是張嶷率武當飛軍斷後,才使薑維免遭鄧艾毒手。
若非如此,蜀漢恐怕早亡七八年!
而此刻,年輕的張嶷能成為曹舒麾下將領,亦是幸事。
拿下建寧後,曹舒揮師南中。
雍闓措手不及,僅能集結益州南部豪強,而南中蠻族援軍如兀突骨、祝融部尚未抵達建寧。
經短暫休整,曹舒從孟獲兄弟口中獲悉南中詳情:祝融部實力雄厚,兀突骨則盤踞南中深處,自立為國,坐擁藤甲與戰象兩大戰略資源。
藤甲雖防禦驚人,卻畏火;戰象雖有百頭,但駕馭不當反傷己軍。
經眾將商議,曹舒決定先滅祝融部,再決戰兀突骨,一舉平定南中。
……
南中·火神部落
族長祝守性情剛烈,憑借鐵腕手段將部落從南中十強提升至第三。他並非莽夫,早年更非族長候選,其叔本應繼位,卻被他步步奪權,踏著無數屍骨登上巔峰。
祝守為奪取權力殺害了自己的叔叔,並強娶叔母為妻,生下了女兒祝融。
這位妻子身份特殊,既是他的叔母,又是他的表姨。如此複雜的姻親關係,足見祝守行事之肆無忌憚。為達目的,他可以不擇手段。
此前,諸葛亮扶持孟獲成為南中最強部落的首領。祝守和火神部落因忌憚蜀漢的支持,選擇臣服於孟獲。然而如今蜀漢覆滅,消息閉塞,生死未卜。祝守的野心再次燃起,他渴望取代孟獲,成為真正的南中王!
為此,祝守不惜重金拉攏烏泉國的兀突骨。兀突骨貪財,很快答應出兵相助。同時,祝守又與雍凱結盟。儘管他瞧不起雍凱,但雍凱畢竟是益州南部最強的勢力,對南中仍有影響力。
三方聯盟就此形成。祝守的算盤很明確:雍凱作為北方屏障,兀突骨提供軍事支持,而他則帶領火神部落崛起。
然而,計劃還未實施,雍凱便已兵敗。祝守措手不及,意識到曹軍實力強大,甚至萌生投降的念頭。但緊接著,他得知孟獲已歸順曹舒。若此時投降,火神部落的地位必然低於孟獲。
權衡再三,祝守決定拚死一戰。即便無法擊敗曹舒,也要讓世人見識火神部落的威名!
占據地利之便,又有南中特有的瘴氣毒霧相助。
漢軍想要安然穿過這片毒障,簡直難如登天。
更令人振奮的是,烏泉國主兀突骨率部來援,讓祝守信心倍增。
彆看兀突骨平日深居簡出。
他麾下可是有三萬精銳藤甲兵!
再加上威猛的戰象部隊,實力堪稱恐怖。
這般精良裝備,連祝守都眼紅不已。
若真能讓他指揮三萬藤甲兵,莫說平定南中各部。
就是揮師北伐,也絕非難事!
當然,這不過是癡心妄想罷了。
聽聞曹軍大舉來犯,祝守仍不免心慌意亂。
大帳內,祝守正與火神部落眾長老及愛女祝融商議對策。
祝融猛地拍案而起:父親,讓女兒領兵迎敵吧!
管他來的是誰,女兒定叫他們有來無回!
幾位長老聞言,紛紛稱讚少主英勇。
祝守卻眉頭緊鎖。
他比誰都清楚,如今曹舒大軍壓境,當務之急是固守,而非逞匹夫之勇。
兀突骨大王率藤甲兵與戰象部隊已至三十裡外!
親兵匆匆來報。
來得正好!
祝守撫須而笑,眼中精光閃爍。
有藤甲與戰象助陣,此戰勝算大增。
他實在想不出,這仗還能怎麼輸?
而此時曹軍大營裡。
曹舒正琢磨著:象肉燒烤滋味如何?
不如...來道火爆祝融?
想必彆有一番風味。
通往火神部落的山路上,兀突骨騎在戰象背上發出輕蔑的冷笑:漢軍?不過是我戰象腳下的遊魂!
上百頭戰象踏著沉重的步伐,三萬藤甲兵緊隨其後,這是烏泉國主全部的底牌。此刻傾巢而出,顯露著他膨脹的野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毗鄰後世腰子國邊境的蠻族首領,早已不滿足偏安一隅。他要借著這次機會,將勢力滲透到整個南中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