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的夜風帶著沙漠特有的乾燥氣息,法赫德王子體育場的燈火在遠處閃爍。
比賽結束的哨聲響起時,記分牌上的數字冷冰冰地定格在4:1。
這是又一場慘敗。
對於久經失望的華夏球迷來說,早已習慣了輸球,但這一次不一樣。
因為場上穿著紅色戰袍的江辰,本應帶來希望的名字,卻依舊沒能改變結果。
看台上零星的華夏球迷沉默無聲,有人低頭抹淚,有人雙手抱頭。
電視機前的觀眾同樣心情複雜:他們看到江辰滿場飛奔,拚命搶球、回追、防守、突擊。
一些失望的聲音開始出現:“就算有江辰,也沒用啊,這支隊伍根本沒救。”
然而也有理性的球迷在社交媒體上寫道:“彆怪江辰,他在歐洲的比賽每一場都是真刀真槍,他的對抗、他的態度、他的努力,國足的問題,不在他身上。”
聲音交織,撕裂出兩種情緒:一部分人絕望至極,甚至懷疑江辰的價值;
另一部分人則清醒地意識到,問題是整支球隊的體係與精神,江辰更像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個孤島。
更衣室裡,氣氛死寂。
主教練卡馬喬雙眼無神地坐著,他已經說不出什麼鼓勵的話語。
其他球員有的在低聲嘀咕,有的已經洗完澡換好衣服,
仿佛剛剛輸掉的比賽隻是一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
江辰坐在角落,汗水順著發梢滴落,他的眼神冷冷地掃過每一個人,心裡卻已徹底死心。
他第一次明白——
不是他不夠努力,不是他不夠拚命,而是這身球衣裡的許多人,根本不配贏。
——
飛機在深夜裡從達曼起飛,直達那不勒斯,江辰並沒有隨隊回國。
他早已和凱瑞根溝通好,從沙特直飛意大利。
臨行前,他特意把張稀則和吳磊叫到身邊。
“你們還年輕,”江辰的聲音低沉而認真,“彆在這裡耗下去了,這裡的環境,會把你們的銳氣磨光,會讓你們變成和他們一樣的球員。”
張稀則怔了怔:“可我們沒機會啊。”
江辰看著這兩個比自己小不了幾歲的年輕人,眼神中露出了一絲希望:
“機會不會自己來,你們要去爭,要去闖。如果你們願意,我可以幫你們。
我會和我的經紀人和俱樂部溝通,聯係歐洲的俱樂部。
哪怕一開始隻是替補、是預備隊,但至少,那才是真正的足球。”
吳磊眼睛亮了,像小迷弟一樣點頭:“辰哥,我想去,我真的想去!”
張稀則也被點燃了內心的渴望,他握緊拳頭:“我也願意!”
江辰笑了,伸出手與他們一一擊掌:
“記住,不要怕輸,不要怕艱難。哪怕被罵、被質疑,你們也要去闖。
這是我能為你們做的,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為華夏足球留下的一點點希望。”
——
深夜,凱瑞根接到了江辰的電話。
“凱瑞根,我有一個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