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庫存裡有不少廢棄的攝像頭模塊和小型顯示屏,可以拆解改造。
能量傳導和信號轉換是關鍵,我需要一點時間試驗,利用晶能的某些諧波特性進行信號傳輸,應該能規避大部分傳統乾擾。”
“好!這件事由你主要負責,大山叔協助,需要什麼材料直接去倉庫取。”
林默拍板,“儘快弄出兩到三套可用的原型。觀察點的建設和部署,由我親自負責。”
接下來的幾天,趙小雨泡在了她的臨時實驗室裡,與各種電路板、晶能回路、信號發射模塊為伍。
張大山則負責利用他的能力,感知和挑選最適合用於製作探頭外殼和能量電池基座的礦物材料。
林默則開始為前出建設觀察點做準備。他仔細檢查了峭壁口的隱蔽升降平台,確保其運行順暢且噪音控製在最低水平。
他準備了偽裝網、速乾水泥、高強度合金支架等建設材料,以及足夠支撐數天的食物、水和應急藥品。
同時,他特意帶上了已經完成初步測試的晶能狙擊弩原型和幾支特製的“三式晶能穿甲箭”,以備不時之需。
三天後,趙小雨成功製作出了三套遠程晶能監控探頭。
探頭外殼由暗灰色的岩石粉末混合特殊膠劑製成,完美模擬自然環境。
核心是改造後的高清攝像頭和微光夜視模塊,能源來自一塊拳頭大小、可持續工作半個月的晶能電池,信號通過一個火柴盒大小的晶能諧波發射器傳出。
“有效傳輸距離理論上有十公裡,但實際可能會受地形和能量環境影響。需要在路徑上設置至少一個中繼器。”
趙小雨向林默展示著成果。
“做得很好。”
林默讚賞地點點頭,“中繼器我會在沿途合適位置部署。”
一切準備就緒。
在一個霧氣彌漫的清晨,林默再次獨自離開了洞穴堡壘,如同一個幽靈,悄無聲息地融入了危機四伏的山林之中。
他憑借著前世積累的豐富野外行進和潛伏經驗,避開可能存在變異生物的區域,利用地形和植被完美隱藏自身,朝著預定目標點穩步推進。
沿途,他在幾處製高點的隱蔽石縫中,部署了趙小雨製作的晶能諧波中繼器,確保了信號傳輸的穩定性。
經過大半天的謹慎跋涉,他終於抵達了預定的山頭。
這裡視野極佳,透過稀疏的林木,可以清晰地看到下方約五公裡外,那個位於山穀盆地中的“複興號”聚居點。
那是一個依托著一個廢棄的大型物流倉庫和周邊幾棟建築建立起來的幸存者營地。
外圍用車輛殘骸、沙袋和粗糙的木柵欄搭建了簡易的防禦工事。
可以看到一些人影在工事後方活動,但數量似乎……比林默預想的要少很多?
而且整個營地給人一種死氣沉沉、戒備異常森嚴的感覺。
林默沒有貿然靠近,他在山頂選擇了一處岩石嶙峋、植被茂密的背陰麵,開始動手建設觀察點。
他用工具開拓出一個僅容一人藏身的小型石縫,內部用合金支架加固,入口處用偽裝網和自然植被進行精心的遮蔽。
隨後,他將兩個遠程晶能監控探頭巧妙地安裝在岩縫兩側的隱蔽位置,調整好角度,一個對準“複興號”營地大門和主要活動區域,另一個則監視營地側翼及後方的動靜。
做完這一切,天色已經漸晚。
林默隱藏在觀察點內,啟動了探頭。
指揮室內,趙小雨和張大山緊張地看著屏幕上逐漸清晰起來的、來自數十公裡外的實時畫麵。
畫麵質量出乎意料地好,甚至能看清營地圍牆上巡邏人員的大致衣著和動作。
營地內部似乎有些混亂,一些建築有破損的痕跡,像是經曆過戰鬥。
巡邏的人員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疲憊和驚惶,他們手持簡陋的武器,警惕地觀察著營地外的黑暗,仿佛在懼怕著什麼。
“看來他們確實遇到了麻煩。”趙小雨輕聲說道。
張大山凝聚精神,嘗試向那個方向延伸自己的感知。
距離依舊有些遠,反饋模糊而嘈雜,但他確實捕捉到了一種彌漫在營地中的、濃鬱的恐懼情緒,以及……一絲若有若無的、讓他感到有些熟悉的陰冷氣息?
“不對勁……”
張大山皺緊了眉頭,努力分辨著那絲熟悉感的來源,“林小子,你那邊小心點。我感覺……那營地裡或者附近,好像有……有點像我們之前在天坑遇到的那些鬼東西的味道……但很淡,而且感覺……不太一樣?”
隱藏在觀察點內的林默,通過微型耳機聽到了張大山的話,眼神驟然銳利起來。
“複興號”的動亂,難道和那些蝕靈有關?
還是……出現了類似的東西?
他調整了一下探頭的焦距,更加仔細地掃描著營地及其周邊的每一寸土地。
夜幕緩緩降臨,山穀中的黑暗如同濃墨般化開,隻有“複興號”營地內零星的火把和微弱燈光,在黑暗中搖曳,仿佛隨時會被吞噬。
就在林默準備持續監視,等待更多發現時,其中一個對準營地側翼的監控畫麵,突然捕捉到遠處山林邊緣,幾個模糊的黑影以一種極不自然的、扭曲的姿勢,悄無聲息地掠過!
林默瞳孔猛地一縮!
喜歡末日基地:從改造鬼子洞開始請大家收藏:()末日基地:從改造鬼子洞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