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深處那微弱而迥異的能量信號,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林默三人的意識中激起了巨大的漣漪。
這絕非翡翠林海乃至這個世界應有的造物!
其信號結構中蘊含的那種冰冷、精密、與自然能量格格不入的特性,瞬間點燃了他們強烈的好奇心與警惕。
“能進一步探測嗎?確定其具體形態和規模?”
林默的意念帶著前所未有的凝重。
未知往往意味著風險,但也可能蘊藏著機遇,尤其是在他們急需提升力量的當下。
“太深了,而且信號極其微弱,斷斷續續,老子的共鳴也隻能勉強鎖定大概範圍,像是個大家夥,具體形狀和大小根本探不清。”
張大山努力延伸著感知,顯得有些吃力,“周圍的岩層非常堅硬,還混雜著某種……能乾擾能量探測的物質。”
“信號模式分析完成。”
趙小雨的效率極高,她利用解析工坊初步處理了捕捉到的信號片段,“其能量波動頻率穩定但極其低頻,結構模式高度幾何化,符合某種人造精密器械的特征,與文明之核數據庫中關於‘休眠狀態高等科技造物’的描述有17.3的相似度。初步判斷,非本時代產物,且處於極低功耗或受損休眠狀態。”
高等科技造物?
休眠狀態?
埋藏在翡翠林海地下百米深處?
這個發現的信息量過於巨大,讓三人都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這個世界顯然存在著他們尚未了解的古文明,或者……有其他“訪客”比他們更早到來,並留下了痕跡。
“必須弄清楚這是什麼。”
林默很快做出決定。
無論是福是禍,一個未知的、可能蘊含巨大能量或技術的造物埋在自家基地正下方,都絕不能置之不理。
“基地建設暫緩,優先進行地底勘探。大山叔,你負責尋找最安全的挖掘路徑,避開可能的結構脆弱點和能量乾擾區。小雨,你全力監控信號變化,並嘗試建立更穩定的連接,看是否能激活其部分基礎功能或讀取表層信息。我來協調能量,為勘探提供支持,並製定應急方案。”
勘探行動立刻展開。
這比建設基地更加困難且充滿不確定性。
張大山將自然共鳴能力專注於地質結構感知,他的意識如同最精密的探針,在堅硬的岩層中穿梭,尋找著岩石的天然縫隙、古老的斷層線,以及那些乾擾能量探測物質的分布規律。
他需要規劃出一條既能抵達目標,又不會引起大麵積塌方或觸發未知防禦機製的路徑。
趙小雨則在解析工坊內構築了一個更加複雜的能量感應矩陣,將森羅基地收集到的能量集中起來,如同一束纖細卻堅韌的探照燈光,穿透層層岩障,持續照射在那沉睡的造物之上。
她小心翼翼地調整著能量的頻率和強度,試圖與那微弱的信號建立“對話”,哪怕隻是激活一個最低級彆的狀態指示燈或者讀取一個身份識彆碼。
林默則坐鎮中樞,一邊維持著森羅基地的基本運轉和防禦,一邊調動地脈能量,如同無形的支撐臂,加固著張大山規劃出的勘探路徑周圍的岩層,防止挖掘過程中發生意外。
同時,他也在文明之核中快速檢索著所有關於“上古造物”、“遺跡”、“休眠科技”的碎片信息,試圖找到與之相關的線索或應對方案。
勘探過程緩慢而艱辛。
張大山引導著基地內那些能夠軟化岩石的特殊藤蔓和擅長掘地的共生蟲群,沿著他規劃的路徑,一點一點地向地底深處掘進。
趙小雨那邊的信號連接時斷時續,隻能偶爾捕捉到一些毫無規律的雜亂代碼,似乎那造物的核心係統受損嚴重,或者其激活條件極其苛刻。
數日過去,一條僅容能量細絲通過的、曲折蜿蜒的微小通道,終於抵達了目標區域的外圍。
通過這條通道,趙小雨的感知終於能夠相對清晰地“觸摸”到那個造物的一部分。
那是一個巨大的、流線型的金屬體,表麵覆蓋著厚厚的岩石凝結物和某種惰性能量塗層,使其幾乎與周圍岩層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