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辰星站在鋪著紅毯的演講台上,輕輕推了推金絲眼鏡。水晶吊燈的光芒在他鏡片上折射出一道銳利的反光,整個宴會廳頓時安靜下來。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他的聲音不大,卻帶著一種學者特有的沉穩力量,“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個可能改變中國製造業命運的概念——工業3.0。“
台下幾個教授交換了下眼神。這個詞在1988年的中國,還是個鮮為人知的新鮮詞彙。
“如果說工業1.0是蒸汽機帶來的機械化。“
趙辰星按下遙控器,背後的幕布亮起,這也是通過特殊路徑進口的三菱視頻投射係統,在1988年的內地堪稱奇跡。
當德國工廠的影像出現在幕布上時,現場響起一片驚呼。
“工業2.0是電力驅動的規模化生產。“
畫麵切換到一個布滿電子設備的現代化車間:“那工業3.0,就是計算機控製的智能製造。“
會場後排突然傳來一聲輕笑:“趙博士,您說的這些離我們太遠了吧?現在國內連數控機床都少見。“說話的是機械係的馬副教授,他身邊的幾個學生也跟著點頭。
趙辰星不慌不忙地走到展示台前,掀開一塊紅布,露出一個精致的金屬零件:“這是用我們即將引進的德瑪吉五軸加工中心製作的渦輪葉片,精度達到0.001毫米。“
erik8的數控係統再由頂尖機床加工出來的效果。“
會場頓時響起一片低聲議論。馬副教授快步走到台前,仔細端詳著零件,手指微微發抖:“這...這真是國內加工的?“
但眾人的震驚還未結束,趙辰星立馬又播放了下一段錄像。
投影幕布上開始播放一段錄像:機械臂精準地抓取零件,數控機床閃爍著綠色指示燈,無人運輸車在車間自動穿梭。畫麵最後定格在一行德文標語上——“industrie3.0diezukunftbeginntjetzt!“工業3.0:未來始於現在!)
“這不是科幻電影。“
趙辰星的聲音因激動而略微提高,他的目光掃過每一張年輕的麵孔:“在德國,這樣的智能工廠已經投入運營。而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有機會成為在中國實現這一切的開拓者。“
會場鴉雀無聲。一個戴著厚鏡片的女生突然舉手:“趙博士,我們真的能接觸到這些技術嗎?我在江城機床廠實習時,連普通數控機床都要主任簽字才能開機。“
“問得好。“
趙辰星微笑著按下另一個按鈕,幕布切換到星空機械的實驗室設計圖,“我們不僅會提供最先進的設備,還將設立專項研究基金。“
他看向教授席,“任何有創意的項目,都可以獲得五萬元以上的啟動資金。“
這句話像一顆炸彈在會場引爆。馬副教授猛地站起身,1988年,五萬元相當於一個教授十年的工資。
而教授的工資水平已經是國內的天花板,要知道普通人一個月也就賺著一百多塊。
“等等。“
材料係的陳教授擠到台前:“你說的是啟動資金?不是科研經費那種要層層審批的...“
林天強接過話茬,從西裝內袋掏出一本支票簿,他故意讓支票簿上“工商銀行“的金色徽章在燈光下閃閃發亮。
“對,隻要加入我們的公司,並且項目通過趙博士的技術評估,你的項目組就能立刻拿到五萬元的起步資金,並且由公司給你配置進口設備,隻要是必需的設備,上報上來就行,辦法公司來想。“
趙辰星注意到,幾個一直保持觀望的資深教授此刻都開始往前排移動。他趁熱打鐵:“工業3.0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思維方式的革命。我們需要打破夠用就行的舊觀念,追求極致精度和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