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中校,這粒子炮的供能真能跟上?
彆打兩炮就斷了能量,那在戰場上可就麻煩了!”
海軍司令周海濤站起身,聲音不高,卻直擊要害。
在實戰中,要是突然“火力斷供”,那可是要人命的。
“周司令問得特彆關鍵,供能穩定性確實是粒子炮設計的核心難點之一。”
軍科研院長孟德海非常認可的點了點頭,同時目光注視著蕭逸,想看他如何解決這個難題。
“‘淩雲’的粒子炮能量直接來自機身尾部的‘炎龍1’可控核聚變核心。”
蕭逸調出“淩雲”能源係統的三維示意圖,紅色的能源鏈路從尾部核聚變核心延伸至機頭粒子炮,清晰地展示著能量傳輸路徑。
“這顆核心的輸出功率可達120兆瓦,而粒子炮最大功率運行時的能耗僅為30兆瓦,就算同時開啟激光防禦係統,總能耗也不會超過50兆瓦,供能完全綽綽有餘。”
頓了頓,蕭逸切換出超導冷卻係統的特寫畫麵:
“而且我在粒子炮的炮管外側加裝了三層超導冷卻環,采用液氦循環降溫技術,能將炮管熱量實時傳導至機身散熱通道。
在模擬測試中,我讓粒子炮以最大功率連續射擊15分鐘,炮管溫度始終控製在480c以下,遠低於材料耐受極限。
全程沒有出現任何能量波動或過熱停火的情況。”
”好了,現在我再講輔助導彈係統。
蕭逸繼續講解:
“剛才我說過‘淩雲’有三個內置彈艙。
可搭載‘霹靂21’超視距空空導彈,‘鷹擊20’反艦導彈,‘霹靂15d’中距空空導彈,‘天雷5’精確製導炸彈……”
“最後是主動防禦裝備,這也是‘淩雲’的保命關鍵。”
蕭逸手指機身兩側的激光防禦係統:“‘淩雲’搭載兩套‘神光’激光防禦係統,射程30公裡,反應速度0.1秒,比傳統防空導彈快15倍,能攔截來襲的導彈、火箭彈甚至炮彈……”
停頓片刻,見無人詢問,蕭逸補充道:
“除了激光防禦,‘淩雲’還搭載主動電子乾擾吊艙,能乾擾300公裡內的敵方雷達和導彈製導信號。
配合機身的隱身性能,被鎖定的概率本身就低。
就算被鎖定,也能通過乾擾+激光防禦雙重保護,生存率比殲20至少提升十倍。”
“既能空戰,又能反艦、對地,還能自我防禦。”
空軍司令楚三江興奮地雙手搓了搓手:“這‘淩雲’簡直是個全能作戰平台!”
“不錯!”
蕭逸微笑著回應:“這些設計都是為了適應未來複雜的戰場環境。
隻有全方位的火力配置,才能在實戰中占據主動。”
……
洋洋灑灑接近兩個小時,蕭逸終於完成了講解,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會議室陷入了短暫的沉寂。
將軍們還在消化“淩雲”戰機的各項性能,從全球打擊到人機智能交互,每一項都足以顛覆現有認知……
乾爹坐在主位上,目光緩緩掃過全場,待眾人情緒稍稍平複,才緩緩開口。
“蕭逸的講解,大家都聽明白了。
‘淩雲’的出現,將是咱們大夏國防科技的一次跨越式突破。
現在,我宣布兩項重要決定。”
擲地有聲的話音剛落,所有人瞬間坐直身體,目光齊刷刷地聚焦在乾爹身上。
“第一,從今日起,將‘淩雲’戰機樣機製造列為軍方近期首要任務!”
乾爹的聲音陡然提高,帶著幾分斬釘截鐵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