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的決心一旦落下,便如同泰山傾頹,無可轉移。
章台宮內,徹夜燈火通明。
皇帝與馮去疾、李斯、蒙恬、蒙毅等核心重臣閉門密議,所涉之事,關乎帝國未來數十乃至上百年的氣運。
沒有爭吵,沒有質疑。
當始皇帝以他那不容置疑的口吻,明確表達出立扶蘇為太子的意向後,殿內隻剩下深深的拜服與高效的籌劃。
李斯擅長律法儀製,蒙恬掌軍事威儀,蒙毅通曉宮廷典章。
三人各司其職,將皇帝那“規模要大!”的旨意,迅速細化成一套前所未有的、兼具秦法森嚴與天家氣度的立儲大典方案。
詔書的起草由李斯親自執筆,字斟句酌,既要彰顯長公子扶蘇的德行與能力,符合傳統立賢立長的標準,又要隱隱透出其對新法的深刻理解與繼承皇帝變革意誌的資格,為未來的施政鋪平道路。
與此同時,少府、奉常、宗正等相關部門如同精密的齒輪,被一股巨大的力量驅動,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運轉起來。
鹹陽宮的主要宮殿、廣場被迅速清掃、裝飾,黑色的秦旗與象征皇家的玄色帷幔遍布宮闕,在秋日的陽光下顯得肅穆而威嚴。
通往驪山祖廟的道路被拓寬平整,沿途布置了精銳衛卒。
宮廷匠人連夜趕製太子冕服、儀仗,其規格僅次於皇帝,卻又明顯超越所有公子、臣工。
一道道預備性的指令從宮中發出,飛向鹹陽城內所有秩比二千石以上的官員、有徹侯以上爵位的勳貴府邸,內容簡潔而震撼:沐浴齋戒,準備朝服,等候陛下重大詔令。
整個鹹陽的上層,都被這股突如其來的、壓抑而又興奮的氣氛所籠罩。
人們互相打探,竊竊私語,雖然詔令未下,但“立太子”三個字,已然在所有人的心頭盤旋。
嗅覺靈敏者,早已將目光投向了那座如今地位超然的國師府,以及時常出入其中的長公子扶蘇。
三日之後,庚午日。
這一日,天高雲淡,風清氣朗。
晨曦微露,鹹陽宮的正門巍峨的冀闕之前,已是甲士林立,旌旗招展。
黑壓壓的官員與勳貴隊伍,按照品級爵位,穿著最莊重的朝服,肅立在宮門前的巨大廣場上。
人數之多,幾乎站滿了整個廣場,一直延伸到遠處的街道。
人人屏息凝神,不敢發出絲毫雜音,隻有秋風吹動旗幟發出的獵獵聲響。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混合了緊張、期待與肅穆的氣息。
辰時正,沉重悠揚的鐘鼓之聲,自深宮之中響起,穿透雲霄,傳遍整個鹹陽。
“咚——嗡——”
“咚——嗡——”
九聲鐘鳴,九通鼓響,象征著至尊無上的皇權與天地之極數。
宮門緩緩洞開。
一名身著玄色深衣、頭戴高冠的謁者令出現在宮門之上,聲音清越,如同金玉交擊,在寂靜的廣場上遠遠傳開:
“皇帝詔曰:茲有國本大事,昭告天地祖宗,曉諭天下臣民。百官依序入朝——!”
聲音落下,排列在最前方的三公九卿、宗室元老,在李斯、馮去疾等人的帶領下,邁著沉穩的步伐,率先踏入宮門。
其後,各級官員、勳貴如同黑色的潮水,沉默而有序地湧入皇宮。
通往正殿的禦道兩旁,每隔五步,便站立著一名精心挑選的郎官。
他們身材魁梧,麵容肅穆,手持長戟,腰佩長劍,甲胄鮮明,在晨光下閃爍著冷冽的金屬光澤。那股百戰精銳的凜然殺氣,讓所有經過的官員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背,收斂了所有雜念。
正殿章台殿前,廣場更加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