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農夫,縱有巧思,亦為賤業末流,豈可因些許機巧之術便賜爵授官?
這與重農抑商、獎勵軍功的根本國策似乎有所背離。
緊接著,李斯提到了對商事之規範與有限度鼓勵。
新法明令,嚴厲查處關津要隘官吏對正當商旅之額外勒索,明定市稅稅率,非經朝廷明詔不得加增。
於鹹陽、櫟陽、雍城等大城,劃設固定市集,規範交易。
甚至提及,將考慮於北地、隴西邊境擇穩妥之地,嘗試與塞外部落進行官方許可下的“互市”,以牲畜、皮毛換取內地之餘糧、布帛。
“互市?”這個詞讓許多老成持重的大臣皺緊了眉頭。
與虎狼般的胡人做交易?
豈非資敵?
最後,李斯提及了最為敏感的一項:輿情采集。
新法言及,將設“文淵閣”,隸屬丞相府,負責派員至各郡縣,采集民間歌謠、俗語、傳說,察訪風俗民情,記錄上報。
美其名曰“觀風俗,知得失”,並稱將嘗試以百姓喜聞樂見之故事、俚曲等形式,宣揚秦法之公、統一之利。
這下,殿內的騷動再也抑製不住了。
采集街談巷議?
這與昔日西周之采詩官似有類同,但秦自商君以來,厲行壹教,禁絕私議,陛下更曾焚書坑儒以正視聽。
如今卻要主動去聽那些“道聽途說”、“誹謗之言”?
此舉意欲何為?
難道朝廷要改變對言論的嚴格控製?
這比‘法無禁止即可為’還要讓人接受不了!
李斯宣讀完大致要略,合上卷冊,殿內陷入一種詭異的寂靜。
所有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內容龐雜的新法驚呆了。
短暫的沉默後,隗狀率先出列。
他身為丞相之一,雖近年權勢似不如李斯,但資曆深厚。
他麵色凝重,對著禦座和李斯分彆一揖,沉聲道:“陛下,丞相。新法所陳,臣聞之心驚。賦役乃國之基石,倉廩府庫之充、甲兵之利,皆賴於此。驟然削減,若遇戰事或天災,國庫空虛,大軍糧秣無著,如之奈何?此其一也。”
“獎勵機巧,授予匠人爵位官身,恐使民好逸惡勞,舍本逐末,輕視耕戰之本。此其二也。與胡互市,風險莫測,若資敵以糧,壯其勢力,則北疆危矣。此其三也。”
“采聽民謠,雖言‘知得失’,然此類言語多妄誕不經,惑亂人心,恐為六國餘孽及奸人利用,反生事端。臣愚鈍,實未見其利,先見其害,請陛下三思!”
隗狀的話擲地有聲,說出了許多朝臣的心聲,眾人紛紛點頭附和。
李斯似乎早有預料,麵色不變。
“隗相所慮,俱是老成謀國之言。然時移世易,對策亦當調整。削減賦役,非為削弱國本,正是為了固本培元。關東諸郡,人心未附,徭役過重,民力疲敝,怨聲載道,長此以往,方是動搖國本之禍源。輕徭薄賦,予民休息,民富則國富,民心安則天下安,此乃長遠之計。”
“至於國庫用度,開源節流並重。縮減不急之工程,可省巨額開支。鼓勵工商,規範市稅,可增新的財源。北疆互市,若管控得當,以我之餘換我之缺,如良馬、牲畜,既可強軍,亦可富民,反能削弱匈奴南下劫掠之欲,非是資敵,實為禦敵之新策。”
治粟內史鄭國也出列支持李斯:“陛下,諸位大人。臣掌天下錢糧,深知近年來各地糧賦征收,愈發艱難,非因天時,實因民力已近枯竭。關中稍好,關東諸郡,隱匿戶口、逃亡山林者日眾。若再不體恤民力,恐生大亂。丞相新法,雖是嘗試,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若能以互市換取牲畜,亦可補充肉食,間接緩解糧儲壓力。”
嬴傒冷哼一聲,出列道:“陛下!體恤民力固然不錯,但獎勵匠巧,授其官爵,豈非亂了法度,壞了尊卑?我大秦以軍功授爵,方有今日之強。若造一奇巧淫技便可為官,將士們流血沙場,又有何意義?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李斯反駁道:“此言差矣。軍功授爵,國之根本,絕不會動搖。然強國之道,非止於戰陣。能提高耕作之效,使一夫能耕更多之地,產更多之糧,便是於國大功,為何不能賞?能精進冶煉之術,造出更鋒銳之兵器、更堅固之甲胄,便是於軍有益,為何不能獎?此非壞法度,正是為新形勢下強國而補充法度。賞其功,用其能,有何不可?”
這時,博士仆射周青臣也出列,他更關心的是輿情采集之事,麵帶憂色:“陛下,丞相。設立文淵閣,采聽民謠風俗,其心或可嘉。然‘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昔日陛下焚書坑儒,正是為了禁絕惑亂之語,統一思想。”
“如今主動采集,若其中多有誹謗朝廷、懷念故國之言,是禁還是不禁?若不禁,何以立威?若禁之,又何必采集?豈非自相矛盾?且派員四方,難免有小人借此機會,構陷良善,或是收受好處,欺上瞞下。臣恐此策一出,非但不能知得失,反開讒佞之門,請陛下明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斯看向周青臣。
“周博士所憂,不無道理。然則,水能覆舟,亦能載舟。街談巷議,固然多妄言,亦能窺見真實民情。郡縣奏報,多有粉飾,陛下與朝廷難聞真情。若能通過此法,提前知曉民間之怨、官吏之失,便可防患於未然,及時疏導化解,豈不勝過待其釀成大禍再行鎮壓?”
“至於執行之人,自有法度約束監察,豈能因噎廢食?再者,采聽之餘,亦可主動引導。以故事、歌謠宣揚秦法之公、陛下之德,潛移默化,豈不勝過單純禁絕?”
廷尉右監李由位列後方,聽著父親與諸位重臣辯論,手心微微出汗。他知道這些條款背後更深層的意圖,但此刻隻能在心中默念趙先生所言的那些道理。
又有一位重臣出列,是典客卿王綰,他主管邦交,對互市之事提出質疑:“丞相言互市可禦敵,然胡人狼子野心,反複無常,豈會守約?若其假借互市之名,探我虛實,或交易之後依舊寇邊,又如之奈何?且邊境開設市集,人員往來複雜,如何防止奸細混入?如何確保交易公平,不起爭端?此中細節千頭萬緒,稍有不慎,便啟邊釁,後果不堪設想!”
李斯答道:“王典客所慮周詳。故此,互市絕非放任自流。其一,地點須精心選擇,位於我軍可控之險要地帶。其二,交易時間、品類、數量,皆由我方嚴格規定,尤其鐵器、糧食等物,輸出必有定額與核查。其三,須有精銳軍士監視護衛,一旦發現對方有異動,立可關閉市集甚至武力驅逐。其四,初次互市,規模宜小,待摸索出經驗,再逐步擴大。此事雖險,然相比於年年征發數十萬民夫戍邊、與匈奴無休無止地消耗,此險值得一冒。大將軍,”
他看向蒙恬,“對此應有體會。”
喜歡始皇彆鬨!我就吹個牛你當真了?請大家收藏:()始皇彆鬨!我就吹個牛你當真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