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趙孝成王呢?他聽到的是什麼?是身邊人說廉頗怯戰、耗費錢糧,聽到的是趙括‘其父亦不能難’的‘名聲’!他有沒有去前線實地看看秦軍的營壘有多堅固?有沒有深入研究一下趙國當時的國庫還能支撐多久?有沒有仔細評估一下趙括到底有沒有實戰經驗?沒有!他就憑著這些道聽途說和虛名,就換上了趙括!”
他的聲音提高了幾分,帶著一種曆史的沉重感:“結果呢?四十多萬趙軍被坑殺!趙國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一次基於錯誤信息、缺乏深入調查研究的人事任命,直接斷送了一個強國的根基!你們說,這‘調查’和‘研究’,重不重要?要命不要命?”
前廳內鴉雀無聲。長平之戰是刻在每個六國遺民心中的痛,更是秦國輝煌的注腳。但以往他們多從軍事角度分析,從未有人如此清晰地將其根源歸結於決策前“調查研究”的缺失。
蒙稷作為將門之後,感觸尤深。他握緊了拳頭,額頭滲出冷汗。若為將者不知己知彼,盲目指揮,與趙括何異?先生這是在點醒我們,無論是治軍還是理政,情報和信息是生命線!
姚遠臉色發白,他素以辯才自傲,此刻卻深感以往所學的縱橫之術,若沒有真實情報支撐,不過是空中樓閣,甚至可能誤導決策,釀成大禍。
“覺得這都是老黃曆了?”趙天成看著眾人沉重的表情,話鋒一轉,“那咱們說說近點的,說說你們大秦自己!”
此言一出,所有人,包括扶蘇,心頭都是一緊。議論本朝得失,可是大忌!
趙天成卻毫無顧忌。
“商君變法,為什麼能成功?”他自問自答,“除了法令本身適應時代,一個關鍵原因是,商鞅在變法前,是做了大量‘調查研究’的!他深入了解了秦國的民風、貴族勢力、土地狀況、生產力水平!他知道秦人悍勇,重實利,所以製定了‘軍功爵製’;他知道舊貴族阻力大,所以‘徙木立信’,樹立法令權威,嚴厲打擊阻撓者。他的變法措施,是建立在對秦國國情深入‘研究’基礎上的,所以能精準發力,效果顯著!”
這個角度讓眾人耳目一新。原來被奉為圭臬的商鞅變法,其成功也離不開前期的紮實調研。
“但是!”趙天成語氣陡然變得淩厲,“後來有些政策,效果就不那麼好了,甚至留下了隱患,為什麼?”
他目光如炬,掃過眾人:“修長城,對不對?對!抵禦匈奴,保境安民。但是,征發那麼多民夫,工期那麼緊,待遇那麼差,各地執行起來層層加碼,導致‘道路死者以溝量’!你們朝廷在決定大規模征發徭役的時候,有沒有深入‘調查’過民夫的承受極限?有沒有‘研究’過如何合理調度、保障後勤、減少傷亡?還是說,隻是上頭一道命令,底下就拚命壓榨,最終搞得民怨沸騰。”
這質問如同匕首,刺向帝國光鮮外表下的瘡疤。不少子弟低下了頭,他們家族中或許就有人參與過此類工程的督辦,深知其中弊病。
“還有,‘焚書’、‘坑儒’。”趙天成毫不客氣地點出這兩個敏感詞,廳內空氣瞬間幾乎凝固。
“陛下追求思想統一,加強控製,初衷或許可以理解。但手段是否過於粗暴?有沒有事先‘調查’清楚哪些書真正有害,哪些學說隻是觀點不同?有沒有‘研究’過這種極端手段會帶來怎樣的反彈和長期後果?比如,導致許多有用的技術典籍遺失?比如,讓天下讀書人寒心,甚至逼得一些人走向對立麵?”
他歎了口氣,語氣帶著一絲複雜的意味:“很多時候,一個好的目標,會因為錯誤的方法,尤其是基於片麵、虛假信息而製定的方法,導致災難性的結果。這就是不懂、不做、做不好‘調查研究’的代價!血的代價!”
扶蘇聽得手心冒汗,心跳加速。先生所言,字字誅心,卻又無法反駁。他想起父皇有時因某些奏報而震怒,下達的一些嚴苛指令,其背後是否也缺乏了對實際情況更周全的“調查”與“研究”?
李煥內心掀起驚濤駭浪。他一直以為治國隻需熟讀經典、恪守律法即可,如今方知,若不洞察真實世情,所有經義律法都可能成為脫離實際的空文,甚至害民的惡法!調查與研究,實乃為政之基!
王錚則從另一個角度受到了震撼。商機源於信息差,而國政安危更係於信息之真偽。若能將這種“調查研究”的方法用於分析市場、判斷大勢……其價值簡直無可估量!
趙天成將眾人的反應儘收眼底,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他走回黑板前,敲了敲“調查”和“研究”四個字。
“那麼,到底什麼才叫真正的‘調查’?什麼才叫有效的‘研究’?”他緩緩說道,“不是我剛才批判的那種走馬觀花、道聽途說!那叫糊弄事!”
“真正的調查,首先要‘下沉’!”他加重語氣,“沉到最底層去!不要隻待在郡守府、縣令衙。要去田埂上,跟老農聊天,看看莊稼長勢,問問收成如何,賦稅重不重,徭役忙不忙。要去作坊裡,看工匠怎麼乾活,工具順手不,材料貴不貴。要去市集上,聽聽商販怎麼吆喝,看看物價波動,百姓買不買得起。甚至……要去那些陰暗的角落,看看那些活不下去的人,他們為什麼活不下去!”
這番話描繪出的場景,與這些權貴子弟平日的生活相去甚遠,讓他們感到一陣不適和……莫名的觸動。
“其次,要‘多聽’!”趙天成繼續道,“不能隻聽當官的,還要聽老百姓的;不能隻聽富人的,還要聽窮人的;不能隻聽一種聲音,要聽不同的,甚至反對的聲音!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記住,那些好聽的話,未必是真話;那些難聽的話,往往藏著真相!”
“第三,要‘多看’‘多問’!”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補充,“看,不能光看表麵,要看細節,看那些不容易被注意到的地方。問,不能泛泛而問,要抓住關鍵,追問到底,就像我之前教你們的‘追問法’,一層層剝,直到找到根源。彆怕麻煩,彆怕得罪人!你們是去了解真相的,不是去交朋友的!”
“至於‘研究’,”趙天成換了一塊黑板,“不是在書房裡閉門造車,對著竹簡空想!是把調查來的大量、零散、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信息,進行整理、歸類、比較、分析!”
喜歡始皇彆鬨!我就吹個牛你當真了?請大家收藏:()始皇彆鬨!我就吹個牛你當真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