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曦廣場”在萬眾矚目中盛大開業,以其獨特的定位、豐富的業態和充滿藝術氣息的環境,迅速成為了城市的新地標和潮流聚集地。
它所取得的成功,不僅為我們家族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更帶來了一種沉甸甸的社會認可感和家族榮譽感。
那種看著藍圖變為現實、並真正造福一方的成就感,遠非單純的財富數字可以比擬。
也正是在這一年,我們家的人丁興旺在三胞胎身上得到了最直觀的體現——承煜、瑾妍、啟辰這三個承載著我們最初喜悅與慌亂的孩子,以優異的成績一同邁入了本市頂尖的學府,市一中的高中部。
開學那天,我們全家三輛車出動,堪稱一個小型車隊,場麵熱鬨非凡。
看著他們身著嶄新的校服,背著書包,融入那所曆史悠久、英才輩出的校園,我和子豪相視一笑,心中充滿了為人父母的驕傲與感慨。
孩子們很快適應了緊張而充實的高中生活。
一天晚飯時分,飯桌上的話題格外熱烈。
瑾妍眼睛亮晶晶的,帶著少女特有的崇拜語氣說道:
“爸媽,你們知道嗎?我們學校高三有個超級厲害的學長,叫何曉陽!每次大考都穩居年級前三,聽說已經拿到了頂尖大學的保送資格!”
正在給雙胞胎兒子夾菜的我和子豪,動作同時一頓,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
何曉陽……這個名字對我們而言,太過熟悉,承載著另一段關於救贖與成長的厚重記憶。
“哦?是嗎?這麼優秀。”
子豪放下筷子,語氣聽起來儘量平常,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關注。
“何止是優秀!”
承煜接過話頭,男孩子更關注實際。
“他不僅學習好,聽說‘明咖’現在很多新品的研發和線上運營都是他在幫忙,簡直是個全才!我們班好多同學周末都特地去‘明咖’打卡,說不定能偶遇學霸學長呢。”
啟辰也補充道:“是啊,老師們也經常拿他舉例子,說他目標明確,心態特彆穩。聽說他媽媽身體以前不太好,他一邊照顧家裡,一邊學習,還能這麼出色,真讓人佩服。”
聽著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談論著何曉陽,言語中充滿了對優秀同齡人的敬佩與向往,我和子豪的心裡都湧起一股複雜而溫暖的情緒。
我們仿佛透過孩子們的描述,看到了那個曾經在命運旋渦中掙紮的男孩。
如何在愛與責任的澆灌下,蛻變成如今這般挺拔、優秀的模樣。
“他的父親,”我輕聲開口,對孩子們說,“是何誌明叔叔,你們小時候見過。他的‘明咖’和我們家的‘華曦廣場’,理念上其實有相似的地方,都注重品質和社區溫度。”
我沒有提及更多過往的糾葛,隻希望孩子們看到的是努力的結果,而非過程的曲折。
“原來是這樣,媽媽!我們好多年都沒去明咖了。”
瑾妍恍然大悟,“怪不得,以前就感覺‘明咖’和其他咖啡館不一樣,很有……嗯,一種踏實向上的氣息。”
子豪看著我,微微一笑,那笑容裡有感慨,有釋然,也有對何誌明一家如今安好的欣慰。
他對著孩子們總結道:“所以啊,優秀不是憑空而來的。何曉陽學長能有今天,離不開他自身的努力,也離不開他家庭的支持和麵對困難的韌性。你們要學習的,不隻是他的成績,更是他那種負責任、有擔當的精神。”
孩子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這個晚飯桌上的小插曲,無意中成了他們對“優秀”和“責任”理解的生動一課。
幾天後,我因為“華曦廣場”與文創園區的一個合作項目,再次見到了何誌明和林少蓮。
他們的“明咖”已經在園區開了第二家分店,生意依舊紅火。
何誌明比幾年前更加沉穩內斂,言談舉止間充滿了自信與平和。
林少蓮則依舊是那副溫柔而堅定的模樣,眼神清澈,歲月似乎格外厚待她。
我們自然而然地談起了孩子。
何誌明提到曉陽時,臉上洋溢著無法掩飾的驕傲與滿足:
“那小子,總算沒讓我們操心。現在目標是生物醫學工程,想在這方麵做點事情。”
他的語氣裡,是一個父親最樸素的欣慰。
“我聽我們家幾個小的說了,曉陽在學校可是風雲人物,是他們學習的榜樣呢。”我笑著回應。
林少蓮溫柔地笑了笑:“孩子們互相學習才好。你們家三胞胎一起上一中,那才叫熱鬨和本事呢。”
我們相視而笑,那種彼此理解、彼此欣賞,又帶著各自家庭圓滿的欣慰之情,在空氣中靜靜流淌。
過去的陰影早已散去,留下的,是各自在生活磨礪中收獲的珍珠,溫潤而珍貴。
離開時,我看著何誌明和林少蓮並肩站在一起的身影,夕陽將他們鍍上一層金光。
我忽然深刻地意識到,無論是我們這個擁有七個孩子的熱鬨大家庭,還是何誌明他們那個曆經坎坷重組後更加緊密的小家庭,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經營著幸福,踐行著愛與責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們的“華曦廣場”與他們的“明咖”,如同這座城市裡兩盞溫暖的燈,照亮著各自的方向,也偶爾輝映彼此。
而我們的下一代,如曉陽,如我們的三胞胎,以及後麵更多的孩子們,正在這種光亮下,茁壯成長,準備書寫屬於他們自己的、嶄新的篇章。
這,或許就是生活能給予努力者最好的回報。
“華曦廣場”與文創園區的合作項目推進順利,為了商討細節,我們一家與何誌明、林少蓮一家約在了“明咖”的總店。
那是一個周六的下午,陽光透過高大的玻璃窗,在原木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空氣裡彌漫著咖啡豆烘焙的醇香和甜點的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