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請技術員培訓村民_重生79年打獵供妹妹上學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79年打獵供妹妹上學 > 第119章 請技術員培訓村民

第119章 請技術員培訓村民(1 / 2)

野兔養殖基地的圍牆和圍欄徹底完工那天,農場裡不少沒入股的村民都特意跑來看熱鬨。兩米高的圍欄立得筆直,底部四十公分的石牆敦實牢固,每隔十五米的石砌柱子像哨兵似的挺立著,中間的木柵欄和尼龍繩網搭配得恰到好處,陽光透過繩網的縫隙灑在地麵上,映出斑駁的光影。“林逍這手藝真不賴,這圍欄看著就結實,彆說野兔了,就算是狼來了也未必能撞開。”圍觀的王大爺摸著石牆,忍不住讚歎道。

林逍正和虎子檢查著圍欄的接口處,聞言笑著說道:“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光靠我一個人可弄不成。”他蹲下身,拽了拽尼龍繩網,確認固定得足夠牢固後,才站起身,“圍欄是弄好了,但兔舍還得抓緊搭。咱們養的是野兔,得儘量讓它們住得跟野外差不多,這樣才能保持野性,肉質也能更好。”

虎子撓了撓頭:“逍哥,你說的是搭那種簡易棚子吧?我看山裡的獵戶搭過,用木頭當架子,蓋上茅草就行。”林逍點點頭:“差不多這個意思,但得更規整些。咱們把養殖區分成幾個區域,每個區域搭幾排棚子,棚子底下鋪些乾草和鬆針,再弄些土堆和石頭,讓兔子有地方藏身,這樣才符合它們的生活習性。”

當天下午,林逍就召集了入股的鄉親們開會,商量搭棚子的事。“棚子不用太複雜,關鍵是要通風、乾燥,還得能遮風擋雨。”林逍在地上畫著簡易的草圖,“每個棚子長五米、寬三米,用碗口粗的木頭做立柱和橫梁,上麵先鋪一層油氈紙防潮,再蓋一層茅草保暖。棚子之間留一米寬的過道,方便咱們日常照看和打掃。”

“那土堆和石頭去哪弄啊?”有鄉親問道。林逍指著養殖區旁邊的荒坡:“那邊就有不少石頭,咱們去搬過來就行。土堆好辦,挖地基的時候剩了不少土,正好堆在棚子旁邊。對了,還得在每個區域弄個小水池,引水渠的水過來,讓兔子能隨時喝到乾淨的水。”

眾人都覺得這個主意靠譜,紛紛表示願意出力。第二天一早,大家就分頭行動起來。男人們分成兩組,一組去山上砍木頭,一組去搬石頭和運土;女人們則負責準備油氈紙、茅草和繩子,還順便把之前剩下的乾草翻曬了一遍,準備鋪在棚子底下。

林逍帶著幾個人去砍木頭,特意選了山上的雜木林,這種木頭結實耐用,而且長得比較密集,砍幾棵也不影響生態。“大家注意點,彆砍太粗的樹,夠做立柱和橫梁就行。”林逍揮舞著斧頭,一下就砍倒了一棵碗口粗的雜木,“砍的時候儘量留著樹根,說不定還能再發芽。”

虎子力氣大,負責把砍好的木頭扛下山。他扛著一根三米長的木頭,健步如飛,額頭上的汗水順著臉頰往下淌,卻絲毫不見吃力。“逍哥,你看這根木頭行不行?”虎子把木頭放在地上,擦了擦汗問道。林逍看了看,木頭筆直無彎,材質也很結實,點點頭:“不錯,就用這種的。咱們多砍些,萬一有壞的還能替換。”

搬石頭的隊伍也不甘示弱。養殖區旁邊的荒坡上全是大小不一的石頭,大家用撬棍把石頭撬起來,再用繩子綁好,幾個人合力抬到養殖區。“這石頭得選平整點的,彆太尖,免得劃傷兔子。”林逍一邊指揮著大家擺放石頭,一邊說道,“每個棚子旁邊放兩三塊就行,堆成假山的樣子,讓兔子能鑽進去躲著。”

女人們則在養殖區裡鋪乾草。她們把曬得乾爽的乾草均勻地鋪在棚子的地麵上,厚度足有半尺,然後再撒上一層鬆針,既能防潮,又有一股淡淡的鬆香味。“這鬆針還是我早上特意去山裡撿的,兔子肯定喜歡。”虎子的娘手裡拿著一把鬆針,笑著說道。沈歌也在一旁幫忙,她細心地把乾草裡的雜草和小樹枝挑出來,確保鋪在地上的乾草乾淨無雜質。

搭建棚子的活進展得很快。木頭運回來後,林逍先在地上用石灰畫出每個棚子的位置,然後和大家一起挖洞埋立柱。立柱埋好後,再搭上橫梁,鋪好油氈紙和茅草,一個簡易的兔棚就初具雛形了。“大家把茅草鋪厚點,不然下雨的時候容易漏雨。”林逍踩著梯子,正在給棚子鋪茅草,“茅草的根部要朝下,這樣才能更好地擋雨。”

中午休息的時候,鄉親們坐在剛搭好的棚子底下乘涼。棚子雖然簡陋,但卻很遮陽,微風透過縫隙吹進來,帶著一絲涼意。“這棚子搭得真不錯,比我家的柴房還結實。”王大叔靠在立柱上,滿意地說道,“等兔子住進來,肯定舒服得很。”林逍笑著說道:“舒服就好,咱們養兔子,就得讓它們住得舒心,這樣才能長得快、繁殖得多。”

就在大家熱火朝天地搭棚子的時候,林逍卻犯了愁。雖然他之前查過一些野兔養殖的資料,也有過一些馴化野兔兔種的經驗,但真要大規模養殖,很多技術問題他也沒把握。比如兔子的疾病預防、配種繁殖、飼料搭配這些,要是出了問題,損失可就大了。“得找個專業的技術人員來指導指導才行。”林逍心裡盤算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午,林逍把搭棚子的事交給虎子負責,自己則騎著長江750去了縣城。他記得縣城有個農科所,裡麵肯定有懂養殖技術的專家。農科所的院子不大,裡麵種著不少農作物和花卉,幾間平房上掛著“技術推廣室”“實驗室”的牌子。林逍找到傳達室,說明來意後,傳達室的大爺讓他去技術推廣室找張主任。

張主任是個五十多歲的中年人,戴著一副老花鏡,正在辦公室裡整理資料。聽說林逍是來請技術人員下鄉指導野兔養殖的,他放下手裡的工作,認真地問道:“你們的養殖基地規模多大?有多少種兔?之前有沒有養殖經驗?”林逍一一回答道:“養殖區有十幾畝地,種兔有五百多隻,一部分是鄉親們家裡的家兔改良品種,一部分是我之前馴化的野兔兔種。我有過一些小規模的養殖經驗,但大規模養殖還是第一次。”

張主任點點頭:“野兔養殖前景不錯,但技術要求也高。野兔比家兔更嬌貴,容易得傳染病,配種成功率也比家兔低。不過你們能想到營造原生態環境,這個思路很對。”他思考了一會兒,說道:“這樣吧,我派我們所裡的李技術員去給你們指導。李技術員年輕有為,專門研究畜禽養殖,對野兔養殖也有一定的研究。”

林逍連忙道謝:“太感謝您了,張主任。要是有李技術員幫忙,我們心裡就有底了。”張主任笑著說道:“不用謝,我們農科所本來就是為農民服務的。不過我有個建議,你們最好選幾個年輕好學的村民參加培訓,讓他們跟著李技術員學些技術,以後養殖過程中遇到一些小問題,自己就能解決了。”

林逍眼睛一亮:“這個主意好!我回去就選幾個人,讓他們好好跟著李技術員學習。”張主任說道:“那我明天就讓李技術員跟你一起去農場,培訓的事也讓他安排。”林逍連忙說道:“好,那我明天一早就來接李技術員。”

回到農場後,林逍把請技術人員和培訓的事跟鄉親們說了,大家都很興奮。“有技術員指導,咱們就不怕養不好兔子了。”“我家小子年輕,腦子靈活,讓他去參加培訓吧。”鄉親們紛紛推薦家裡的年輕人。林逍挑了五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其中就有虎子和王大叔的兒子王小寶。這五個年輕人都讀過初中,腦子靈活,而且對養殖也很感興趣。

“明天李技術員就來咱們農場,你們五個要好好跟人家學習,多聽多問多記,以後咱們養殖基地的技術活就靠你們了。”林逍語重心長地對五個年輕人說道。虎子拍著胸脯保證:“逍哥,你放心,我們肯定好好學,絕不給你丟臉。”王小寶也說道:“我一定把技術學到手,以後咱們自己就能解決問題,不用再麻煩彆人了。”

第二天一早,林逍就騎著長江750去縣城接李技術員。李技術員是個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戴著一副眼鏡,背著一個雙肩包,裡麵裝著不少養殖方麵的書籍和資料。“林逍同誌,久等了。”李技術員熱情地跟林逍握手,“我已經把培訓的資料都準備好了,咱們路上可以先聊聊你們養殖基地的情況。”

路上,林逍把養殖基地的規模、種兔的品種、棚子的搭建情況都跟李技術員說了一遍。李技術員認真地聽著,不時提出一些問題:“你們的兔舍通風情況怎麼樣?有沒有考慮過冬季保暖和夏季降溫的問題?飼料主要準備用什麼?”林逍一一回答道:“兔舍是簡易棚子,通風很好,夏季應該沒問題,冬季我們打算在棚子周圍圍上草簾保暖。飼料主要是草料、豆餅和麥麩,都是咱們農場自己有的。”

李技術員點點頭:“通風和保暖很重要,野兔雖然耐寒,但冬季溫度太低也會影響生長和繁殖。草料要注意不能有露水,不然兔子吃了容易拉肚子。豆餅和麥麩的比例要掌握好,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他從包裡拿出一本《野兔養殖技術手冊》遞給林逍,“這是我自己整理的資料,你可以看看,裡麵有很多實用的技術要點。”

到了養殖基地後,李技術員顧不上休息,就跟著林逍去查看情況。他先檢查了圍欄和兔棚,然後又去看了種兔。“圍欄很結實,兔棚的搭建也符合要求,原生態的環境很適合野兔生長。”李技術員滿意地說道,“這些種兔品質很好,都是純正的野兔種,野性保持得不錯,隻要養護得當,繁殖和生長都不會差。”

檢查完後,李技術員就開始給五個年輕人和鄉親們培訓。他先從野兔的生活習性講起:“野兔喜歡乾燥、通風的環境,膽小怕驚,所以咱們平時照看的時候動作要輕,不要大聲喧嘩。它們是草食動物,主要吃雜草、樹葉、農作物秸稈等,但也要適量補充精飼料,保證營養均衡。”

他拿出準備好的圖片,給大家講解野兔的常見疾病:“野兔最容易得的是球蟲病和腹瀉,球蟲病主要通過糞便傳播,所以每天都要打掃兔舍,定期消毒。腹瀉主要是因為吃了不乾淨的草料或者飼料比例不當,所以草料一定要曬乾,飼料的比例要嚴格按照要求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虎子舉手問道:“李技術員,那怎麼預防這些疾病啊?要是兔子真的生病了,該怎麼治療?”李技術員笑著說道:“預防很重要,首先要保持兔舍的清潔衛生,定期用石灰水消毒;其次要保證飼料和飲水的乾淨;最後要定期給兔子驅蟲。要是真的生病了,要及時隔離,避免傳染給其他兔子,然後根據症狀用藥,比如腹瀉可以喂點土黴素。”


最新小说: 赫奇帕奇女王爆殺魁地奇論壇 白月光逆襲指南:白月光必須贏! 艾斯特拉星骸 兩界穿梭:先在末世做奴隸三年 我的躺平哥哥,竟是萬古仙帝 快穿:美人總被強取豪奪 狂戰之阿爾塔特 蛇君纏吻:總裁的血甜小藥罐 小糊咖她靠釣魚佬人設爆紅了 快穿普通人的平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