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升起,金色的光芒灑在李浩軒和李悅的小屋上。前一天的風波已經平息,留下的隻有寧靜和堅毅。
李浩軒早早起身。他活動著肩膀和後背,被李老太踹過的地方還有些隱隱作痛。但他顧不上這些,腦子裡全是林晚晴那句“每周五十斤蚯蚓”。
五十斤。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數字,是他們活下去的保障,是妹妹能穿新衣、吃白飯的希望。
“哥,你醒了。”李悅揉著眼睛坐起來。她的眼睛紅腫著,顯然昨天哭了一夜。
“嗯。”李浩軒應了一聲,走到院子裡。他重新審視著他們的小天地。
院子不大,堆滿了大大小小的木箱。有些新做,有些老舊。箱子裡,蚯蚓正在蠕動。
他蹲下身,仔細檢查每一個箱子,仿佛能從那些紅蟲身上,看到未來的財富。
“悅悅,我們得趕緊把架子搭起來。”李浩軒回頭對妹妹說,“這樣才能放下更多的箱子。”
“好!”李悅立刻起身,抱起鋸子和錘子。工具對她有些沉重,但她的眼神卻充滿了乾勁。
搭建架子需要更多木料。他們昨天已把耿老頭柴房裡能用的舊木板都搬回來了。現在,他們需要尋找新的來源。
“我們還有一點錢,先去鎮上買些木料和釘子。”李浩浩軒盤算著,“菌包也得再去運一批,越多越好。”
兄妹倆簡單吃了早飯,把剩下的錢仔細收好。他們背上背簍,拿著空空的小推車,再次踏上征程。
這一次,他們的目的地不僅僅是糧店和供銷社,還有更遠處的建材鋪子。
鎮上的建材鋪,木料整齊堆放。李浩軒看著那些嶄新的木板,心裡盤算著價格。
他知道,他們手裡的錢不多,必須精打細算。
“老板,有沒有便宜一點的木料?邊角料也行。”李浩軒問道。
老板是個中年漢子。他看兩人衣著樸素,又是小孩,態度並不熱情。
“邊角料?那可不賣。要買就買整板的。”
李浩軒皺了皺眉。整板木料太貴,他們根本買不起。
他有些犯難。沒有木料,就搭不了架子,也做不了更多的箱子。
李悅拉了拉他的衣角,小聲說:“哥,要不然我們去砍柴的地方看看?也許能找到些枯樹枝?”
李浩軒搖了搖頭。枯樹枝太細,不適合做箱子。而且,砍伐林木也是違規的。
就在他們一籌莫展時,一個聲音從旁邊傳來:“小哥倆,要買木料?”
李浩軒轉頭,看到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大爺,坐在鋪子門口的板凳上抽著旱煙。
“大爺,我們想買些便宜的木料,做點小東西用,邊角料最好。”李浩軒恭敬地回答。
老大爺吐出一口煙圈,指了指鋪子後麵:“後院有些舊木頭,都是人家裝修剩下的。拿去劈柴太可惜,扔了又占地方。你要是能用,就去看看,給點辛苦錢就行。”
李浩軒眼睛一亮,趕緊道謝,帶著妹妹去了後院。
後院果然堆著一大堆舊木頭。有長有短,有粗有細。雖然有些陳舊,但大部分還能用。
李浩軒興奮不已。他仔細挑選,把那些尺寸合適的木板和木條都搬了出來。
“大爺,這些……”他指著堆好的木料問,“給多少錢合適?”
老大爺走過來,眯著眼睛看了看:“嗯,這些倒是能派上用場。這樣吧,看你們是小孩子,不容易,給個五塊錢,全拿走吧。”
五塊錢!李浩軒驚喜萬分。這些木料,要是買新的,至少也得十幾塊錢。
他趕緊從口袋裡掏出錢,遞了過去。
“謝謝大爺!謝謝!”李浩軒和李悅連連道謝。
老大爺擺擺手,笑嗬嗬地又坐了回去。
有了木料,又在供銷社買了一些釘子,兄妹倆便推著小推車,滿載而歸。
回到家,他們顧不上休息,立刻投入到緊張的搭建工作中。
李浩軒負責切割木料,李悅負責遞工具、扶著木板。他們配合默契,一個小小的生產線,在院子裡運轉起來。
“篤篤篤……”錘子敲打釘子的聲音,在院子裡回蕩。
李浩軒的手上又磨出血泡。他咬著牙,一下一下,精準地把釘子敲進木頭裡。
李悅的指甲縫裡全是木屑和泥土。她的小臉也蹭得黑一道白一道。她卻沒有一句怨言,隻是默默地幫著哥哥。
兩天後,在院子兩側牆邊,幾層堅固的木架子初具規模。
李浩軒又根據架子的高度和寬度,重新計算了所需箱子的尺寸。
他們用最快的速度,把舊箱裡的蚯蚓分出來,放進新做好的小箱子裡。
然後,他們又去蘑菇大棚那邊,用小推車一趟趟地運回廢棄的菌包。
那段時間,村裡人經常能看到兩個瘦小的身影,推著裝滿黑土和廢菌包的推車,在小路上艱難行進。
孩子們不再嘲笑他們,甚至有些羨慕。大人們也從最初的看熱鬨,變成了偶爾的搭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