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副省長的決心,化作了雷霆萬鈞的行政效率。
僅僅一夜之間,整個省城的輿論風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次日,《省日報》以前所未有的篇幅,動用了整整兩個版麵,刊登了一份名為“英雄帖”的重磅公告。
頭版頭條,是鮮紅的套色標題——《英雄不問出處,實乾方顯真章——我省赴德培訓人員筆試成績前兩百名)全公示!》
標題之下,是一份密密麻麻的名單。
姓名、單位、職務、分數……每一項都清晰無比,赤裸裸地展現在全省人民的麵前。
“第一名:王磊,省第一機械廠,一級鉗工,89分。”
“第二名:趙鐵柱,清河縣農機站,臨時工,87分。”
“第三名:周敏,紅星紡織廠,鍋爐工,85分。”
……
這份名單,在全省引起了軒然大波。
省第一機械廠的公告欄前,此刻已經擠得水泄不通。
“王磊?真的是咱們廠的王磊?那個天天泡在車間裡,不愛說話的小王?”
“我的天!全省第一!他把那些工程師、技術科長都比下去了?”
“快看旁邊的版麵!報紙上把他那份答案都登出來了!”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被吸引到了一旁的副版。
隻見整張版麵上,用高清晰度的照片,原封不動地刊登了王磊那份寫滿公式和圖表的論述題答卷。
旁邊,還有一篇署名為“省閱卷專家組”的評論文章,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剖析了這份改造方案的精妙之處。
“……該方案構思之巧妙,數據之精準,對生產實際理解之深刻,令我等從業數十年的老專家亦感汗顏。尤為可貴的是,方案以最低成本,實現了效益最大化,充分體現了一線工作者的卓越智慧……”
當這段文字被一個識字多的老師傅大聲念出來時,全場陷入了一片死寂。
隨即,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議論聲!
“我服了!這才是真本事!”
“以前總覺得小王不合群,就知道瞎琢磨,沒想到人家是真人不露相啊!”
“這下看廠裡那些整天擺架子的技術員,臉往哪兒擱!”
而此時,省化工廳的家屬大院裡,氣氛卻凝重無比。
省化肥廠的劉廠長,拿著那份報紙,雙手不住地顫抖。他的眼睛死死盯著名單,從頭看到尾,又從尾看到頭,來來回回看了三四遍,也沒有找到一個自己廠裡“重點培養”的人才。
他那個被寄予厚望的侄子,更是連影子都沒見著。
“完了……”
劉廠長一屁股癱坐在沙發上,麵如死灰。
他終於明白了李浩軒的狠辣之處。這一手釜底抽薪,不僅讓他們的所有運作都成了笑話,更是狠狠地打了他們這些老牌國企一個耳光!
一個一級鉗工,一個臨時工,一個燒鍋爐的……
這些他們平日裡正眼都不會瞧一下的底層小人物,如今卻成了全省矚目的英雄。而他們這些廠長、書記,反倒成了埋沒人才、壓製創新的反麵典型!
桌上的電話,瘋狂地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