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程序化的小夥
李闖闖是個遊戲開發工程師,這職業讓他活得像個人形盆栽——根紮在電競椅上,光合作用全靠顯示器。
我來這兒半個月,已經摸透了他的生活規律:
臥室睡覺→客廳吃飯→衛生間。
解決生理需求,三點一線,精準得像遊戲裡的自動尋路。
他話少得像個npc,能點頭絕不吭聲,能“嗯”絕不“好的”。
每次喊他吃飯,我都得像個遊戲裡的任務提示框一樣,站在書房門口提高音量:“李先生,開飯了!”
然後,他就會慢悠悠地摘下耳麥,像剛從異世界被召喚回來一樣,眼神渙散地飄到餐桌前。
“李先生,今天的菜還行嗎?”我例行公事地問。
“嗯,挺好。”他機械地扒拉兩口飯,語氣平靜得像ai語音助手,“謝謝劉姐,辛苦。”
我懷疑他吃飯的時候,腦子裡還在跑代碼。
那張臉上永遠是一副“係統運行中,請勿打擾”的表情,你根本分不清他是覺得飯菜香,還是單純在執行“進食”程序。
有時候我甚至懷疑,他是不是給自己編了個自動吃飯的腳本,隻是忘了加表情反饋模塊。
但神奇的是,一回到電腦前,他就跟換了個人似的。
屏幕上的光影在他臉上跳躍,手指在鍵盤上劈裡啪啦地敲,眼神專注得像在拆炸彈。
那一刻,他不再是飯桌上那個沉默寡言的李闖闖,而是自己遊戲世界裡的造物主——雖然現實世界裡,他連鹽和糖都分不清。
“李先生,可以開飯了?”我問他。
“劉姐,請叫我李闖闖,”
“好的,李闖闖。”我心中有點想笑,他這說話像是輸入了程序一樣,呆板無聊。
“李闖闖,這個菜可以嗎?”每次他說的話都是一樣的。
“嗯,挺好,謝謝劉姐,辛苦你了!”他的話都是這一句,程序化格式化的。
臉上看不出是特彆喜歡還是勉強將就。
每次我去采購前,他都是頭也不抬拿起手機,“劉姐,錢轉你了,你看需要什麼就買。”
那語氣,不像交代家事,倒像給遊戲角色配裝備,充滿了“你辦事,我放心”的技術性信任。
當我回來報賬,把買菜買肉的清單遞給他時,他也隻是掃一眼,隨手放在桌上,淡淡應一聲:“嗯,行。”
仿佛花的不是錢,隻是遊戲裡源源不斷能刷新的金幣。
這種全然的放任,起初讓我心裡有點沒著沒落,但時間長了,倒生出一種難得的輕鬆感。
沒有挑剔,沒有乾涉,這份信任讓我乾活兒格外舒心。
日子像被按了快進鍵的流水賬,轉眼間我在李闖闖這兒已經乾了半個多月了。
第二節:奇葩的女網友
每天早晨,我都會去早市逛一逛,挑選新鮮的食材和水果。
7點整,我準時打開他的房門,手裡提著一兜裝滿菜和水果的袋子,準備走進廚房為他做一頓豐盛的早餐。
我抬起頭,目光掃視了一下客廳,發現李闖闖正蜷縮在沙發上,懷裡緊緊抱著一個洋娃娃,睡得正香。
我不禁搖了搖頭,心裡暗自思忖:這孩子怎麼不在床上睡覺,喜歡女孩玩具了?
反而跑到沙發上來了呢?
我慢慢地走近沙發,想看看他究竟是怎麼回事。
然而,當我定睛一看時,卻驚訝地發現,我以為是他抱著的,是個洋娃娃,此刻是近前一看,竟然是一個大約兩歲左右的小孩!
這孩子和李闖闖都睡得很沉,仿佛完全沒有察覺到我的到來。
我站在他們麵前,心中充滿了狐疑。
這個小孩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我開始仔細觀察起這個孩子來,他的皮膚白皙,頭發柔軟,緊閉著雙眼,看起來十分可愛。
正當我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完全沒有意識到時間的流逝時,那個孩子毫無征兆地突然睜開了,他那原本緊閉的雙眼。
這突如其來的一幕讓我有些措手不及,我驚愕地看著他,而他卻並沒有像其他普通小孩子那樣,在醒來後哭鬨不止。
相反,他隻是靜靜地躺在那裡,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睜得大大的,好奇地四處張望著,這個對他來說完全陌生的世界。
他的眼珠轉動著,仿佛在探索周圍的一切,對每一個細微的事物都充滿了新鮮感。
當他的目光最終與我交彙時,我清晰地感受到了他眼中所透露出的那種陌生和警惕。
那是一種本能的反應,就好像他對我這個陌生人充滿了戒備,不知道我是否會對他造成威脅。
就在我與孩子對視的瞬間,一旁的李闖闖也被孩子的動靜給驚醒了。
他睡眼惺忪地揉了揉眼睛,然後慢慢地抬起頭,目光有些迷茫地看向我。
顯然,他還沒有從睡夢中完全清醒過來,對於眼前的狀況似乎有些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