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7年的秋日,陽光正好,陳樸如往常一樣,在自己的修行室內靜坐修行。窗欞間漏下的陽光,溫柔地灑在案頭那本珍貴的《九轉還丹功》上,將其染成了一片溫暖的琥珀色。這本書的紙張已然泛黃,邊緣蜷曲得如同枯萎的荷葉,墨色也因歲月的侵蝕而褪成了淺灰,仿佛在訴說著它那漫長的歲月曆程。
一、午刻啟卷:發黃日記裡的玄奇之章
陳樸輕輕翻開書頁,翻至“換肉功”篇章時,奇異的事情發生了。字裡行間突然泛起了淡淡的紫光,那光芒雖然微弱,卻透著一種神秘而玄奇的氣息。仔細一看,原來是千年前的某位修行者以朱砂密書的批注,在此刻特定的時辰與日光相觸,竟顯露出了隱晦的紋路。這些紋路猶如神秘的符文,似乎蘊含著無儘的奧秘。
陳樸的指尖緩緩拂過“月精沁腑”四字,刹那間,掌心傳來一陣溫熱之感。他的目光落在日記的首篇,上麵記載著:“子年中秋,初悟換肉之法。蓋天地至精,藏於日月,月為陰精,主潤萬物,人稟天地之氣,當以月魄養內腑,以日精固形骸。”陳樸心中一動,仔細推算之下,驚訝地發現1047年的壬子中秋,恰好與千年前的此時相對應,正是那位修行者首次嘗試“月精沁腑”之期。而此刻的正午陽光,竟仿佛與千年前的月光形成了某種隱秘而又奇妙的呼應,就如同日記中所言:“午陽開經,子陰入竅,陰陽相銜,方得九轉。”
陳樸的心中湧起了一股強烈的好奇與探索欲望,他深知自己或許即將觸及一個古老而神秘的修行奧秘。他開始仔細研讀日記中的每一個字,試圖從這些古老的記載中尋找到關於“換肉功”的更多線索。
在閱讀的過程中,陳樸發現日記中對於“月精沁腑”的描述十分詳細,但卻也充滿了隱晦和深奧之處。他不禁陷入了沉思,思考著這其中的原理和實踐方法。他知道,這是一條充滿挑戰的修行之路,但也有可能讓他突破當前的修行瓶頸,邁向更高的境界。
隨著時間的推移,陽光逐漸移動,那本《九轉還丹功》上的紫光也漸漸消散。但陳樸的心中卻燃起了一團熾熱的火焰,他決定在這個中秋之夜,按照日記中的記載,嘗試進行“月精沁腑”的修行。
為了做好準備,陳樸開始整理自己的修行器具,檢查周圍的環境是否適宜。他在修行室內布置了一些簡單的防禦法陣,以防止外界的乾擾和意外情況的發生。同時,他也調整了自己的心態,讓自己的心境逐漸平靜下來,全身心地投入到即將到來的修行之中。
夜幕降臨,月亮緩緩升起,中秋之夜的月光格外皎潔。陳樸來到庭院中,選了一處空曠而又安靜的地方,擺好了修行的姿勢。他麵南而坐,五心朝天,頭頂百會、掌心勞宮、足心湧泉皆朝天而起,舌尖輕抵上顎,開始按照日記中的指引,觀想“月華如千萬銀絲,自月輪中央垂落,如簾幕般籠罩全身”。
起初,陳樸並未感覺到有什麼異樣。但隨著他的意念逐漸集中,一股微妙的變化開始在他的身體中悄然發生。他先是感覺到頭皮傳來一陣微微的涼意,仿佛有一絲清冽的氣流輕輕拂過他的頭頂。接著,眉心逐漸舒展開來,那種涼意順著印堂穴緩緩滲入,沿著任脈下行至膻中。陳樸隻覺得這股氣息“如冰雪融化,順喉入胃,涼而不寒,潤而不膩”,給人一種十分舒適的感覺。
當這股意念中的月華觸及胃脘時,腸胃忽然發出了輕微的“咕嚕”聲。這聲音並非是因為饑餓或者口渴,而是仿佛久旱的土地遇到了甘霖,發出了“滋滋”的吸水聲。陳樸想起日記中以朱砂批注的那句話:“胃為水穀之海,月精入胃,先化濁陰。”他開始仔細感知著胃部的變化,清晰地察覺到胃壁的蠕動頻率明顯加快。前日他所食用的黍米、羊肉,在這月華的浸潤下,竟如同冰雪遇到暖陽一般,開始層層融化。穀氣逐漸化為精微的物質,沿著脾經上輸至心肺,而濁物則凝成絮狀,順著大腸向肛門沉墜。
陳樸沉浸在這種奇妙的感知之中,他感受到了身體與天地之間的一種微妙聯係。月華如同一位溫柔的使者,輕輕地滋潤著他的六腑,將其中的濁氣和雜質一點點地排出體外。他知道,這隻是“月精沁腑”修行的開始,還有更多的變化和挑戰在等待著他。但他的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堅定,他相信隻要按照日記中的指引,堅持不懈地修行,就一定能夠取得突破,實現肉體和精神的雙重升華。
二、中秋夜悟:月華入體的奇妙感知
一)月魄凝絲:意念中的能量滲透
中秋月圓之夜,子時初刻2300),陳樸嚴格按照日記中的記載,麵南而坐,五心朝天。他閉上雙眼,舌尖輕抵上顎,將所有的雜念都拋卻腦後,全身心地沉浸在觀想之中。在他的意念裡,月華如同千萬縷銀絲,從那高懸於天際的月輪中央垂落而下,宛如一層晶瑩剔透的簾幕,輕柔地籠罩了他的全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初時,陳樸僅僅感覺到頭皮傳來一陣微微的涼意,就好像是清晨的露珠輕輕觸碰了他的頭頂。他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漸漸地,眉心也開始舒展開來,仿佛有一股清冽之氣從印堂穴緩緩地滲入體內。這股氣息如同冰雪融化後的涓涓細流,順著任脈下行至膻中穴。陳樸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它的流動,“如冰雪融化,順喉入胃,涼而不寒,潤而不膩”,這種感覺十分奇妙,既帶著一絲清涼,又沒有絲毫的寒意,滋潤著他的身體,卻並不讓人覺得油膩。
隨著觀想的深入,當這股月華觸及胃脘之時,腸胃突然發出了輕微的“咕嚕”聲。這聲音並非是因為饑餓或者口渴引起的,而是一種難以形容的感覺,仿佛久旱的土地遇到了甘霖,發出了“滋滋”的吸水聲。陳樸想起日記中以朱砂批注的那句話:“胃為水穀之海,月精入胃,先化濁陰。”他開始更加細致地感知著胃部的變化,驚訝地發現胃壁的蠕動頻率明顯加快了。前日他所食用的黍米、羊肉,在這月華的浸潤下,竟然如同冰雪遇到暖陽一般,開始層層融化。穀氣逐漸轉化為精微的物質,沿著脾經上輸至心肺,而濁物則凝聚成絮狀,順著大腸向肛門沉墜下去。
在這個過程中,陳樸的意念一直緊緊地跟隨著月華的流動,他仿佛能夠看到這些能量在自己的身體裡穿梭,將體內的濁氣和雜質一點點地清理出來。他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新和舒暢,仿佛自己的身體正在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洗滌著。
二)六腑潤養:舊濁排出的奇異征兆
隨著月華逐漸滲透至小腸,陳樸忽然感覺到下腹傳來一陣溫熱之感。這種溫熱不同於尋常的腸胃濕熱,而是一種“清溫相濟,如春日融雪灌溉農田”的感覺。小腸分清彆濁的功能似乎被放大了數倍,精微物質在體內化作了淡淡的白光,沿著任脈兩側的經絡向四肢流竄而去;而濁液則聚集成了紫黑色的液體,隨著膀胱的氣化作用滲入尿道。
當陳樸第一次發現自己的小便呈紫血色時,心中不禁一驚,甚至產生了一絲驚慌。他連忙停止修行,仔細觀察尿液的情況。隻見尿中絮狀物如碎墨般散開,落地後竟然化為細沙,觸之冰涼,嗅之無味,既不是血液,也不是痰液,而是舊腑之中的濁氣所化。
除了小便的變化,大便排出物也變得異常奇特。不再是平常的稀溏或硬結狀態,而是裹著黏液的紫黑色條狀物,表麵布滿了細密的氣孔,如同蜂巢一般輕盈。日記中還繪有草圖,詳細記載了這種情況。原來,此類排出物最初如拇指般粗細,隨著修行次數的增多,會逐漸變細,如同指節一般,顏色也會從深紫慢慢轉為淺褐。這是因為在修行的過程中,身體在不斷地排出舊有的濁氣和雜質,“蓋初排胃濁,次排腸垢,三排膽胰之沉屙”。
有一次,陳樸在沐浴時,發現浴桶水麵上漂起了指甲蓋大小的紫色絮片。他好奇地用指尖輕觸,這些絮片瞬間化為齏粉,仔細查看後,內裡竟然隱約可見網狀紋理。日記中對此也有記載,稱此乃舊肉纖維,在月精的侵蝕下,其形態發生了變化,新氣取代了舊氣,身體正在逐漸更新換代。
陳樸深刻地意識到,這就是“月精沁腑”修行所帶來的效果。身體內的舊濁正在一點點地被排出體外,雖然這個過程伴隨著一些奇異的現象,但他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加輕盈和純淨。他繼續堅持修行,期待著接下來會發生更多的變化。
三、換肉之秘:肉體更新的深層蛻變
一)形骸煥新:從“食濁”到“氣養”的轉化
自從首次排出紫血狀物後,陳樸發現自己的食欲陡然大增。以往正常的食量已經無法滿足他的身體需求,現在每日都需要食用三升黍米、兩斤羊肉。然而,奇怪的是,儘管食量增加了這麼多,他的體重卻並沒有隨之增加,反而感覺身形日漸緊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