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城西北方的山穀深處,一處尋常人難以發現的營地裡,爐火日夜不息,映紅了半邊天空。風箱呼啦作響,伴隨著規律的錘擊聲,宛如大地沉睡時的心跳。這裡是劉備麾下最為隱秘的所在——神工營。
暮色四合,張全抹了把額上的汗水,望著眼前新出爐的一批曲轅犁,臉上浮現出難得的笑意。
“班長,這批犁頭已經按新法子淬過火了。”神工營李柱興奮地跑來報告,“剛才試過了,入土又深又省力!”
張全點點頭,拿起一件曲轅犁仔細端詳。犁身曲線優美,犁頭寒光閃閃,與往日所見農具大不相同。
“不錯,比上次的又強了幾分。”張全難得地稱讚道,“明日就派人送到軍屯去,叫他們試試效果。”
“聽說軍屯的老農們見到咱們前些日子送去的耬車,眼睛都直了!”李柱忍不住笑道,“說是一人一牛一天能播十畝地,頂過去五個人力!”
張全嚴肅的臉上掠過一絲笑意,但很快又收斂起來:“莫要得意。先生提供的圖樣精妙非凡,咱們若做不好,便是辜負了他的信任。”
提及劉備,張全總是肅然起敬。那些超越時代的農具草圖,從幽州帶回的能工巧匠,以及建立神工營的構想,全都出自那位尚未歸來的平原國國相。儘管劉備出征未歸,但他的理念已在這片山穀中生根發芽。
“班長,高爐已經準備好了,今晚要不要試煉新一批鐵料?”另一名神工營成員張曉過來請示。
張全精神一振:“好!按新配比的礦石來,注意控製風力。”
夜幕完全降臨,神工營卻燈火通明。最大的工棚內,一座兩人高的改良高爐正在全力運轉。工匠師傅們有條不紊地加料、鼓風、觀察火候,汗水在爐火映照下閃閃發光。
“風力再加三分!”一名資深的工匠趙師傅高聲指揮,“注意觀察火焰顏色!”
經過數個時辰的忙碌,第一爐鐵水終於緩緩流出。橙紅色的熔鐵如岩漿般傾瀉入模具,火花四濺,場麵壯觀而熾熱。
待鐵錠冷卻後,趙師傅親自上前檢驗。他用小錘敲擊鐵塊,側耳傾聽聲響,又仔細察看斷口紋理。
“成了!”趙師傅終於露出滿意的笑容,“雜質少了很多,質地均勻。這淬火工藝改進得值!”
眾工匠聞言歡呼起來。數月來的失敗與嘗試,終於換來了質的飛躍。
“這般好鐵,不打造些兵器可惜了。”老工匠王錘摸著那鐵錠,愛不釋手,向張全說道。
張全沉吟片刻:“先滿足農具之需。不過...先生臨行前確實交代過,若有餘力,可試製些兵甲。明日挑幾個好手,咱們試打一副鎧甲看看。”
與此同時,平原城相府內,天機營的少男少女們正在燈下忙碌。儘管已是深夜,偏廳中依然人影綽綽,紙聲沙沙。
“徐州來的糧草清單已核對完畢,請周班長過目。”一個清秀少年將一疊文書遞給周蕙。
年方十六的周蕙接過文書,迅速瀏覽後點點頭:“張闖,你做得很細致。不過這裡,”她指著其中一項,“豆秣的數量與倉庫接收記錄有出入,明日需再去核實。”
張闖湊近看了看,不好意思地撓頭:“是我疏忽了。”
周蕙微笑:“無妨,初學難免。先生說過,政務之要在於細致,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天機營這些少男少女大多是無家可歸的孤兒,被劉備收留後,發現他們天資聰穎,在他討伐董卓期間,便讓賈詡、簡雍等人親自教導。不過數月時間,他們已能獨立處理大量日常政務文書。
“趙班長,這是夜梟小組剛送來的情報。”一個約莫十四歲的女孩林靜匆匆進來,遞上一封密函。
趙淵立即接過,小心拆開火漆。室內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知道夜梟小組的情報往往事關重大。
片刻後,趙淵抬起頭,神色凝重:“是關於青州黃巾殘部的動向。肖雨,立即去請賈先生過來。張衝,將前三日所有相關情報都找出來比對。”
眾人立刻行動起來,效率之高不亞於經驗豐富的文吏。
不到一刻鐘,賈詡緩步而來。這位以智謀著稱的謀士如今負責指導天機營,他對這些年輕人的成長頗為驚訝。
趙淵將情報和分析呈上:“先生,根據夜梟的情報和此前信息,我們認為黃巾殘部可能在醞釀對平原的再次襲擊。這是我們的初步判斷和建議。”
賈詡仔細閱讀後,眼中閃過讚許之色:“分析得很有條理,建議也切實可行。你們成長得很快。”他稍作沉思,“明日我會與簡雍先生商議此事。你們繼續追蹤相關信息,有任何變化立即報我。”
賈詡離開後,天機營的成員們相視而笑,能得到這位嚴師的表揚實屬不易。
“多虧先生讓我們學習那些分析之法。”趙淵感慨道,“記得剛開始時,連文書都整理不清。”
周蕙點頭:“先生的恩情,我們唯有以勤勉相報。繼續工作吧,還有不少文書需要處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數日後,平原縣城東街,一座新掛匾額的建築前圍滿了好奇的百姓。匾額上“濟安堂”三個大字蒼勁有力。
堂內,簡雍正在與李博大夫、鐘濟查看剛布置好的診室。年過五十的李博原本是幽州有名的大夫,因戰亂被劉備救下並隨著劉備一起來到平原國國後,請來主持濟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