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州牧府,昔日愁雲慘淡的氣氛已被一種劫後餘生的慶幸和隱隱的期待所取代。當劉備與郭嘉將曹操退兵的書信呈上,並告知曹軍確已拔營西歸的消息時,陶謙激動得老淚縱橫,連連道:“蒼天有眼!徐州得保!全賴玄德公之力!”
他當即下令,大擺筵席,一則慶賀退敵,二則為劉備及青州將士接風洗塵。府衙之內,燈火通明,觥籌交錯,徐州文武如糜竺、陳登、曹豹等儘皆在列,人人臉上都帶著輕鬆與笑意。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氣氛正酣之時,陶謙忽然站起身,舉起酒杯,示意眾人安靜。他步履蹣跚卻神色鄭重地走到劉備席前,做了一個令在場許多人都屏住呼吸的舉動——他伸手,將劉備請到原本屬於自己的主位之上。
“諸位!”陶謙聲音洪亮,帶著一種如釋重負的決絕,“今日盛宴,一為慶賀徐州脫難,二來,老夫有一件關乎徐州未來的大事要宣布!”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和劉備身上。
陶謙麵向眾人,拱手環禮,沉聲道:“老夫年邁體衰,精力已竭,加之經此大難,更感力不從心。二子不才,絕非治國之器,不堪承擔徐州重任,若強行為之,非但無益,反是害了他們,更是害了徐州百萬百姓!”
他轉身,目光懇切地看向劉備,深深一揖:“劉玄德公,乃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血脈尊貴!其為人,仁德布於四海,信義著於天下!治青州,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百姓安居樂業,此乃我等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更兼文有郭奉孝、徐元直、賈文和等王佐之才,武有關雲長、張翼德、趙子龍等萬人敵!今又救我徐州於水火,恩同再造!”
他聲音提高,帶著不容置疑的意味:“老夫思前想後,為徐州長遠計,為百姓福祉計,情願將徐州牧之位,讓於劉玄德公!老夫自願乞閒養病,退位讓賢!望玄德公萬勿推辭,以安徐州軍民之心!”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雖然不少人早有預感,但陶謙如此直接、如此正式地在公開場合提出,還是讓氣氛瞬間凝固。
劉備心中早有準備,但表麵功夫必須做足。他立刻離席避讓,連連擺手,臉上露出驚惶與委屈之色,聲音都帶著幾分急切:“陶公!萬萬不可!此議絕不可行!備為大義,故來相助徐州,此乃份內之事,豈敢有所圖謀?今若據徐州而有之,天下人將如何看待劉備?必謂備乘人之危,假仁假義,乃無義之徒也!備雖不才,亦知廉恥,此等不義之名,備決不敢當!陶公此舉,豈非陷備於不義?讓備情何以堪?何以麵對天下世人?!”他言辭懇切,甚至帶上了幾分激動,目光掃過在場每一位徐州文武的臉,再次觀察著他們的反應。
陶謙見劉備推辭,更是堅持,幾乎聲淚俱下:“玄德公!此乃老夫肺腑之言,徐州需要明主,非公不可!”
這時,糜竺站起身,他作為徐州彆駕,地位尊崇,他的態度至關重要。他麵向劉備,拱手道:“劉使君!今漢室傾頹,天下大亂,正是英雄豪傑建功立業之秋。徐州殷富,戶口百萬,乃形勝之地。若所托非人,必遭他人覬覦,戰火連綿,實乃徐州之大不幸,百姓之大災難!使君治青州,政績斐然,有目共睹,百姓稱頌。若使君能執掌徐州,必能使兩地百姓共享太平,共臻富庶!此非僅為陶府君之願,實乃徐州上下之福也!望使君以大局為重,切勿再行推辭!”
陳登也緊隨其後,言辭犀利而務實:“陶府君年高多病,經此曹操之禍,心神損耗尤巨,實難再處理繁重政務。登等身為徐州屬吏,亦不忍見府君勉力支撐,更不願見徐州因主政者精力不濟而再生動蕩。劉使君年富力強,雄才大略,正宜統領徐、青,保境安民,進而匡扶漢室!望使君體諒陶府君之苦衷與徐州士民之期盼,勿再謙讓!”
眾人的目光又投向了一直沉默的曹豹。曹豹身為丹陽兵係的代表,手握兵權,他的態度舉足輕重。事實上,在宴會前,曹豹曾私下找過陶謙,疑惑地問:“主公,袁公路,四世三公,名望顯赫,且近在壽春,與府君亦有交情,為何不將徐州讓與袁公路?”
當時陶謙看著他,意味深長地答道:“袁術?塚中枯骨耳!雖家世顯赫,然其驕奢狂妄,誌大才疏,難成大事。劉備雖出身寒微,然白手起家,憑戰功與仁德一步步走到今日,更得宗親之名正位,其麾下文武鼎盛,士氣高昂。若得徐州,如虎添翼,未來足可爭衡天下!此乃真正可托付之人。”曹豹細想之下,也覺得陶謙所言在理,加之曹家與青州亦有商貿往來,對劉備印象頗佳,便也認同了。
此刻,見眾人目光彙聚,曹豹深吸一口氣,出列對劉備抱拳道:“劉使君!末將是個粗人,不懂太多大道理。但放眼徐州周邊,袁術驕橫,曹操殘暴,唯使君仁德愛民,軍紀嚴明。末將以為,為使君統領徐州,確是百姓之福,亦是我等軍伍之人的幸事!還望使君看在陶府君一片誠心與徐州百姓期盼之上,就應了吧!切勿再推辭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連曹豹都如此表態,其他徐州眾人也紛紛出言勸進。
劉備見火候已到,徐州核心文武的態度已基本明確,尤其是掌握了軍權的曹豹也已表態支持。他目光微不可察地瞥向郭嘉,見郭嘉微微頷首,便知時機成熟。
他臉上露出掙紮、感動而又無奈的神色,長歎一聲,上前扶住又要下拜的陶謙,沉聲道:“陶公……諸位……唉!備本無意於此,然陶公執意相讓,諸位又如此厚愛……若備再行推辭,反倒顯得矯情,更負了陶公一片苦心與徐州百姓之望!”
他轉向陶謙,鄭重承諾道:“陶公之請,備受之有愧,然惶恐受之!備在此立誓,既領徐州,必不負陶公今日托付之重,必善待陶公及其家眷,保其富貴平安!更必竭儘全力,守護徐州每一寸土地,愛護徐州每一位百姓,必不負徐州軍民之期望!”
他又環視在場所有徐州文武,聲音鏗鏘:“備亦在此承諾,諸位今日信我劉備,他日便是我劉備麾下股肱,青徐一體,絕無隔閡分野!備必倚重諸位,共治徐州,富強徐州,抵禦外侮,震懾宵小!還望諸位能與備同心同德,共襄盛舉!”
這番話,既接受了州牧之位,又安撫了陶謙,更團結了徐州本土勢力,可謂麵麵俱到。
陶謙聽到劉備終於答應,心中那塊巨石轟然落地,臉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輕鬆與欣慰笑容。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劉備的承諾,足以保他家族平安富貴。他當即對糜竺道:“子仲,即刻擬寫文書,通告徐州各郡太守、各級官吏以及全體百姓,老夫陶謙,自即日起,將徐州牧之位,正式讓於青州牧、漢室宗親劉備劉玄德!望各郡縣、軍民人等,自此聽從劉使君號令,共保徐州!”
接著,他又當著眾人的麵,對劉備笑道:“玄德公,老夫卸下這千斤重擔,頓覺一身輕鬆。日後,老夫彆無他求,隻願能前往青州書苑,與子乾、康成、幼安、根矩、伯喈諸位大儒為伴,講學論道,育人子弟,於此殘生,足矣!”此舉既表明他徹底放權,無意乾涉政務,也為自己的未來找到了一個極好的歸宿,更彰顯了劉備麾下人才濟濟、文風鼎盛。
劉備與郭嘉聞言,心中也不禁對陶謙的決斷和智慧生出幾分佩服。劉備更是深知,若非陶謙年老,以其手腕,曹操、袁術之輩恐怕難以在徐州占到便宜。他再次向陶謙鄭重施禮:“陶公高義,備感激不儘!青州書苑能得陶公蒞臨,實乃蓬蓽生輝!備必妥善安排,讓陶公安心頤養,著書立說!”
徐州眾文武見事已定局,且劉備態度誠懇,承諾厚重,又念及陶謙多年來治理徐州的辛勞與最後的灑脫,也紛紛向陶謙躬身行禮,齊聲道:“謝陶府君多年辛勞!願府君身體安康!”
陶謙笑著回禮,環視眾人,朗聲道:“諸位不必如此。老夫卸下重擔,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望諸位日後儘心竭力,輔佐劉使君,造福徐州百姓,亦能施展各自才華,名留青史!”
至此,徐州權柄,在一場看似謙讓、實則大勢所趨的宴會中,平穩地完成了交接。
喜歡特種兵穿越劉備再造大漢請大家收藏:()特種兵穿越劉備再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