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大地,戰局風雲突變。
孫策采納周瑜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吳郡太守許貢,果然如周瑜所料,認為孫策正與劉繇主力纏鬥,無力東顧,對吳郡北麵的防禦頗為鬆懈。孫策軍行動迅猛如雷,一路勢如破竹,直抵吳縣城下時,許貢才如夢初醒,倉促應戰。
然而,為時已晚。孫策身先士卒,勇不可當,程普、黃蓋等將緊隨其後,吳郡守軍久疏戰陣,如何抵擋這支如狼似虎的生力軍?不過數日,吳縣城破,許貢在亂軍中被孫策斬殺。孫策迅速安撫民眾,收繳府庫,獲得了大量急需的糧草軍械。
吳郡一下,孫策勢力大漲,聲威遠震。他立刻分兵掠地,迅速平定吳郡各縣。消息傳至丹陽,劉繇軍心大震,士氣瞬間跌落穀底。周瑜抓住時機,配合孫策自東向西的兵鋒,向牛渚及曲阿發動總攻。
劉繇本就不是雄主,接連失利下,內部矛盾激化,雖有吳儀竭力維持,但敗局已定。在孫策與周瑜的兩麵夾擊之下,劉繇軍節節敗退,丹陽郡大部相繼落入孫策之手。劉繇見大勢已去,隻得放棄曲阿,在殘兵保護下,南逃投奔荊州的劉表而去。
混戰之中,吳儀趁亂悄然脫離劉繇隊伍,並未隨其南逃,而是轉而向東,潛入了由王朗控製的會稽郡。
孫策雖成功奪取丹陽、吳郡兩處要地,但連番血戰,自身損失亦極為慘重。起兵時的萬餘兵馬,如今能戰者已不足五千,將領亦多有折損,可謂慘勝。他急需時間消化戰果,休養生息,整軍經武。
而在壽春為質的吳景、孫賁,聽聞孫策大勝的消息,心中又是歡喜,又是憂慮。喜的是孫家基業有望,憂的是袁術的猜忌可能會因此加深。他們隻能更加小心翼翼,憑借周瑜事先教導的話術與袁術周旋,強調孫策的“功勞”屬於袁術的“英明領導”,勉強維持著脆弱的平衡。
幾乎在同一時間,中原戰場也傳來消息。經過近一年的征戰,袁術大軍終於攻克陳國、梁國,陣斬豫州刺史郭貢,並趁勢拿下了潁川郡與魯國,基本控製了整個豫州。雖然豫州曆經戰亂、饑荒,民生凋敝,但在地理上,袁術的勢力範圍已北接曹操,東鄰劉備,西連荊州,儼然成為中原一大強藩。
北方的長安,隨著郭汜釋放了扣押的百官,則形成了李傕、郭汜、楊奉三足鼎立的微妙局麵。三方互相提防,誰也無力徹底消滅對方,漢獻帝在楊奉等人的“保護”下,於這夾縫中獲得了些許喘息之機,但遠談不上安全。
一連串的勝利消息傳回壽春,極大地刺激了袁術那本就膨脹的野心。他坐擁淮南富庶之地,新得豫州,麾下有呂布這等猛將,孫策在江東的勝利也被他視為自己的戰略成功,更重要的是,傳國玉璽就在他手中!
種種因素疊加,讓袁術心中那個壓抑已久的念頭,如同躁動的火山,再也按捺不住。
恰在此時,河內人張鮍來到壽春,為袁術卜卦。一番裝神弄鬼後,張鮍言之鑿鑿地對袁術說:“將軍命格貴不可言,卦象顯示,有‘代漢之象’!此乃天命所歸!”
此言一出,正中袁術下懷。他大喜過望,重重賞賜了張鮍,並立刻派人將“袁氏當王”、“代漢者當塗高”等讖語在治下各地廣泛傳播,製造輿論。
稱帝的野心,如同脫韁的野馬,在袁術胸中奔騰。他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了。
喜歡特種兵穿越劉備再造大漢請大家收藏:()特種兵穿越劉備再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