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安端起酒杯;“來,大家一起乾一杯!”
眾人紛紛起身,端起酒杯;“乾乾乾!”
大夥碰了碰杯,一塊乾了。
酒宴過後,祖大壽隨同李建安來到碼頭。
李建安安排卸貨。
看到一袋袋糧食堆放在碼頭,祖大壽樂開了花。
當天晚上,祖大壽在靖海營住了一晚。
次日一早,祖大壽留下三千戰馬,帶著兩千石糧食回去了。
到了晚間,祖大壽帶了六千人過來,不僅有馬車、獨輪車、還有許多扁擔。
六千人加上兩千匹馬,第二天運回去一萬五千石糧食。
李建安嫌他們速度太慢,第三天帶領靖海營幫忙,直接運過去兩萬石糧食。
三天後,糧食和精鹽全部運完。
祖大壽如約交付兩千戰馬。
聽說李建安馬上就要歸程,祖大壽特意帶人在碼頭相送。
留守在杏山的靖海營全體人員全部登船,再加上五千戰馬,靖海水師算是滿載而歸。
李建安與祖大壽等人告彆,率領靖海水師揚帆起航,回歸靖海衛。
六天後,靖海水師回到靖海衛。
靖海衛的軍屬得到消息,立刻從四麵八方湧向碼頭。
次日一早,彙聚在碼頭邊的軍屬多達數萬人。
李建安下令讓將士們下船。
將士們一個個背著行李與家屬見麵,一片重逢歡喜。
這次陣亡的三千人中,有一千八百人是光棍,另外一千二百人是有家屬的。
李建安、李建業、高大膽、湯二虎等人代表靖海營親自向遺孀家屬發放骨灰和撫恤金,並且登名造冊,以便將來每個月發放撫恤,供養家庭和子女。
軍屬們回去後,李建安率領軍頭們將剩下的一千八百光棍的骨灰帶到忠烈祠,當晚守夜,超度念經。
次日,忠烈祠舉行供奉儀式,將早就製作好的牌位,按名次供奉在祠堂內。
前來參加供奉儀式的不僅有靖海營全體將士,還有許多將士們的家屬。
許多商家免費送來祭品,幾乎擺滿了忠烈祠的院子。
晚間,李建安回到府內,和錢慕庸、胡大山幾人開會商量事情。
靖海水師帶回來的五千戰馬已經全部交接給錢慕庸家族的馬場。
那一千多隨從靖海水師來到靖海衛的傷殘老兵,被胡大山安排在新移民的營裡。
李建安對幾位管事的大佬說道;“練兵的事情,不著急,等我報備了朝廷,再開始也不遲。先讓將士們參加農耕,一定要保證移民和馬匹的營養和健康,讓他們儘快適應咱們這邊的水土,養好身體。”
眾人連連稱是,紛紛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