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條約》是一份平等條約,以開放市場為主。條約沒有規定駐軍、租界、治外法權等。海關托管沒有正式寫進條約文本,而是另立一份托管合同。這樣既保全朝鮮的主權麵子,又讓李淏得了實惠。
沈誌祥拿著條約回到仁川,在鎮遠號上見到李建安。
李建安看到條約文本,有些憔悴的臉上樂開了花。
這三個月來,他帶領北洋軍跨海作戰,不辭勞苦,總算把東北亞的問題解決了。
東北亞除了中國,隻有三個國家。沙俄、朝鮮、日本。
沙俄的勢力已經被吳三桂和狩獵隊擊退到千裡之外,如今朝鮮和日本也融入貿易圈,可以說東北亞的局勢已經穩定,大明北方必將迎來蓬勃發展。
七月十三日,東風起。
李建安率領北洋艦隊揚帆起航,回歸大明。
十六日清晨,艦隊抵達天津港。
整個天津港轟動了!北洋艦隊的留守人員、港口工作人員、造船廠員工紛紛湧向碼頭。
李二叔不顧年老體弱,也匆匆帶人趕過來。
李建安在眾人的簇擁下、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在禮炮和掌聲中慢慢走下大船。
北洋艦隊東征日本,是整個大明關注的焦點,因此在天津港彙聚了許多報社記者。
最近幾天來,一直有消息傳說北洋勝了。但具體怎麼個勝法,傷亡多少,沒人知道確切消息。
此刻看見李建安走下來,眾多記者也顧不得禮讓了。大夥蜂擁而上,將李建安周圍圍了個水泄不通。要不是二狗子幾個拚命擋住,這些記者能把李建安擠扁。
“李總理,日本投降了嗎?”
“總裁,我是北洋月刊的,自己人!戰爭結束了嗎?我軍傷亡如何?”
“幕府是暫時罷兵,還是徹底臣服了?”
“股東們關心是否有戰爭賠款,能具體透露一下嗎?”
記者們吵吵嚷嚷,把李二叔幾個堵在外麵,無法靠近。
李建安無可奈何,隻好停下來。他揮擺雙手;“行了行了!大夥先彆吵!我簡單說幾句。”
眾人慢慢安靜下來。
李建安笑道;“在這裡,我很高興地告訴大家幾個好消息。”
“第一個,我們北洋與日本的戰爭已經結束。祥豐號事件得到完美解決。”
“第二個,這一次我們是大獲全勝!損失非常小。”
吼——人群一片歡呼,爆發出雷鳴般掌聲。
哈哈哈,李建安高興笑了;“第三個,北洋與幕府已經簽訂通商條約。日本的大門被我們打開了!”
嘩嘩嘩!掌聲不斷。
哈哈哈,很多人樂出聲來。
李建安又說;“還有第四個。經過北洋與朝鮮的友好協商。朝鮮也將全麵開放市場,全口岸通商。”
吼——人群又是一片歡呼,這裡許多人都是做海貿生意的,這下可要發財了!
人群一片歡呼中,許多記者紛紛調頭擠出人群。外圍有他們的馬匹侍從,許多記者簡單寫個紙條,就讓侍從快馬飛奔。
世間最有價值的就是情報。北京有自己的股票市場,雖然不如南京繁華,可是規模也不小。
北洋大勝,必然帶動股票大幅上漲。跑在彆人前麵搶占先機,那可就是巨額利潤!
還有一點,這些記者背後都有各大報社。誰能先一步發表頭版頭條,自家的報紙必然大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