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安想了想,連忙擺手;“不可,派兵出關乃是下下之策。”
黃宗羲麵露喜色;“世兄有何高見,願聞其詳。”
李建安道;“自古以來,派兵出征西域都是千難萬險。”
“首先一點,準噶爾部能在幾年內統一漠西,這就說明他們的實力很強。”
“我們想利用它剛剛統一,還不團結,這點是做不到的。”
“他們能夠統一,是因為人家是一個民族。”
“咱們外族去打,分化他們很難。一個不慎重,反而弄巧成拙,促進他們團結。”
“再有一點,咱們不占理。人家千裡之外,還沒來打你,你上趕著去打人家,周圍部落不一定幫你,反而很容易斷你糧道。”
“最重要的一點,則是沙俄。”
“準噶爾統一漠西,對沙俄的威脅比我們大。”
“我們的策略應該是拉攏準噶爾,讓他們對抗沙俄,怎麼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大明主動進攻準噶爾,最高興的必然是沙俄。到時沙俄拉攏準噶爾,讓準噶爾進攻我們邊關,沙俄趁勢與我們爭奪北海之地,那我們就是兩線作戰了。”
黃宗羲連連點頭,笑道;“殿下高瞻遠矚,深通兵法,實在令人欽佩。您說的句句在理,朝中許多大員也是同樣的想法。可是有些人不同意,他們巴不得朝廷與準噶爾早日開戰。”
李建安皺起眉頭,聽他話裡有話,知道這是重點了;“誰想開戰?你這話從何說起?”
黃宗羲歎了口氣;“唉,這主要是我的失策。”
“自我繼任以來,一心想著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朝廷各處都是用錢的地方,我就想著該省的地方就省一省。”
“前兩年北洋在國防軍中挖走一批人,我想著咱大明國內安定,十來年沒有戰事,用不了那麼多軍人。”
“去年經國會同意,國防軍裁撤一萬人,這事您知道嗎?”
李建安有不好的預感,皺起眉頭;“這事我知道,不是已經裁撤完畢了嗎?”
黃宗羲道;“裁撤是完畢了,可是有些退役將士不太滿意。他們聯絡前些年裁撤的兵員故舊,組成一些小團體,想要興風作浪。”
李建安緊張起來;“還有這種事?您說的興風作浪,具體是指什麼?”
黃宗羲道;“京城有國防軍,造反作亂他們是不敢的,他們也沒有那個實力。”
“這些人組建了一個組織,叫作強國會。他們想從外部入手,獲取利益。”
李建安靈光一現,頓時明白了。他有些生氣,黃宗羲這人說話太繞了,他繞了一大圈套自己的話,最後在這裡等著自己。
黃宗羲看見李建安表情,就知道他明白了,說道;“強國會的成員,不僅有被裁撤的將士,還有國防軍中一些主戰派。他們正在秘密計劃,要在邊關主動挑釁準噶爾部。一旦準噶爾部被激怒,大舉犯邊,那麼朝廷必然要擴軍。”
“朝廷一旦擴軍,首先要召回他們這些裁撤軍人,而且還要給他們許多資源。到時候他們吃喝不愁,還有機會建功立業,升遷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