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頓了頓,語氣多了幾分鄭重:
“陳叔會跟您同步基地的整體情況,包括各團隊的協作狀態,但具體到個人,您不用提前打聽,也不用聽旁人的片麵之詞。
到了那兒,您自己看、自己聽、自己感受就好。
您閱曆深,比我更懂怎麼客觀判斷。
後續該怎麼跟她相處,您按自己的觀察來就好,不用受我的想法影響。”
龍佩玲何等精明,瞬間明白兒子的深意。
他不是不想拉近她們倆的關係,而是不願用預設的“偏見”或者“期待”框定判斷。
讓她實地觀察,既能避免“聽風就是雨”的誤判,又能根據書林的真實狀態,調整後續的相處方式,這份沉穩和周全,倒真有幾分當年周雲白的影子。
“你長大了,倒比我想得還周全!”
龍佩玲笑著歎氣,
“放心吧,媽拎得清。
不會帶著‘看未來兒媳婦’的心思去看,也不會刻意試探。
就當是去跟年輕科研人員聊理想、聊技術。
順便幫你刷刷分!”
周時濟聞言,眼裡終於露出一絲暖意:
“媽,書林她有自己的判斷。
我要的不是‘搶’,是讓她看清,誰才是能陪她走得更遠的人。
您客觀觀察就好,剩下的,我自有分寸。”
他從未擔心過“輸”,從書林說出“要讓華國戰機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那天起。
他就知道,他們的靈魂早已在“為國為民”的理想裡埋下了共鳴的種子。
明良能陪她走一段“技術路”,卻未必能陪她走完“理想路”。
而此時的基地裡,陳裕進看著周時濟的回複,終於鬆了口氣。
他拿起筆,在彙報提綱上“衛書林”那一頁,隻標注了“定製化戰機、新一代智能戰機設計者”。
沒有多餘的個人關聯描述。
他心裡清楚,周時濟這盤棋,看似走得“慢”,實則每一步都留了餘地。
既不乾涉書林的選擇,又能通過最自然的方式靠近,這份成竹在胸,絕非一般人能及。
窗外的夕陽漸漸落下,將周時濟的辦公室染成暖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