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院長沉默片刻,手指輕輕敲擊桌麵。
他早有耳聞,書林不僅是業內最年輕的天才博導,還深受上級重視,手上握著多個國家級研發項目的資源。
若是能賣個好,後續或許能結個善緣。
他看向林宇,語氣放緩:
“你自己怎麼想?”
林宇此刻早已心潮澎湃。
他之前在學術期刊上讀過書林發表的模擬訓練算法論文,對這位年輕博導的研究能力敬佩不已,隻是沒敢想能有機會跟隨學習。
聽到張院長詢問,他先是感激地看了張院長一眼,然後立刻點頭,聲音帶著難掩的激動:
“衛老師,我特彆願意!您的研究方向正是我想深耕的領域,能跟著您做項目,是我的榮幸!”
張院長見狀,無奈地笑了笑:
“罷了罷了,既然你願意,我也不攔著。
不過衛老師,後續你們實驗室要是有合作項目,可得優先考慮我們學院!”
“那是自然。”
書林笑著拿出名片,
“後續的博士申請流程,直接跟我對接就行。
林宇,你先把目前的算法數據整理一份發我,我們可以提前規劃博士階段的研究方向。”
調研間隙,張院長繼續帶著書林梳理飛行員培養的細節,從心理評估體係到畢業後的跟蹤培養機製,無一不細致。
林宇跟在身後,隻是在書林提問時才詳細解答。
比如書林問“模擬艙的視景係統如何還原複雜氣象”,他就從硬件參數講到軟件渲染邏輯,條理清晰;
書林試操作模擬艙時,他也隻是在旁輕聲提醒“節流閥推到70時注意氣流預警”。
離開學院時,張院長再次感慨:
“說真的,林宇跟著你,是他的運氣。
以後常聯係,咱們多探討飛行員培養的新思路。”
書林點頭:
“一定,也謝謝您今天的分享,對我們後續的項目推進幫助很大。”
第二站是空軍某直屬航空院校,對接的是負責飛行員選拔的李主任。
書林剛走進辦公樓,就見一個穿著筆挺軍裝、戴著金絲眼鏡的男人站在走廊儘頭等候。
袖口軍銜標識清晰,周身透著股京城機關裡常見的乾練與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