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在公司等了三天時間。
結果就等到孫成平原始莫名其妙一句話。
什麼叫“看人脈關係,才能確定試驗性生產的時間?”
沈北擰擰眉頭,吐氣開聲:“我這個人文化不高,還請孫院士直白一些。”
孫承平指著滿屋子技術材料,解釋道:“這些材料分為多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要進行研究,我可沒有三頭六臂,又不是超級計算機。所以,想要齊頭並進,需要一支組建多個團隊進行研發。”
沈北聞言,將目光看向陳硯。
這話好像不是對自己說的,而是說給陳硯的、。
要知道,電池項目起源於電磁槍。
而電磁槍是國家級保密項目。
當前很少有人知道。
而孫承平院士所言,無非就是繞圈子在表達,如果增派人手國家這邊是否同意之類的。
陳硯摸著下巴思考一會,倒是問道:“需要多少人?”
“保守一百人,當然,越多越好。”孫承平直言:“如果是一百人專業電池領域的專家,我有信心三個月內試驗性生產。”
“其他的問題沒有了?”陳硯再次問著。
孫承平點點頭:“我粗略的看過一遍,生產空氣金屬電池的原材料咱們東大都有,無非就是稀土方麵多消耗一些。主要是工藝需要好好琢磨,如果拿捏不準標準,生產出來的空氣金屬電池也不合格。”
陳硯足足沉默三分鐘,這才肯定的說道:“增派人手沒問題,這個項目暫且不提及電磁槍就沒事。團隊是你組建,還是我請示上麵派人?”
孫承平道:“我這邊帶十個學生,算是私心了。剩下的人手國家來吧,要麼沈北加一分部人進來也行,前提是背景可靠。”
沈北額了一聲:“這一方麵我可不專業,識人識麵不識心,還是幾位院士來吧。”
沈北在這方麵差點吃過虧,上次菊廠事件,如果不是崔賀出手,說不準鬨成什麼樣。
當然,他也知道,生產線可以用普通工人,畢竟,他們也不懂工藝。
但研發的人員就不同了,一個人參與研究,那所獲得的知識就會永久印在腦子裡。
一旦發生技術泄露,那也是他們的責任,與自己無關。
所以,沈北隻管生產電池賺錢,其他的一律不操心。
計劃拍板之後,陳硯叫來一輛軍車,將辦公室內重達五噸的技術資料都拉走,
三位院士也正式離開深度科技公司。
具體他們去什麼地方研究,那就不關沈北什麼事了。
與此同時,沈北給菊廠的顧林打了一個電話,讓他幫忙聯係迪子,讓自己的員工古川去考察下。
顧林很是痛快的答應。
畢竟,沈北可是能拿出航天級無線通訊的大手子,介紹下負責人這點小事,完全沒有任何難度。
這個無線技術的出現,已經開始讓當前的電動汽車又向一個高台階邁進。
如今各大汽車廠,裝備這種新型無線通訊技術的車輛已經準備下線了。
當然,主要還是在高端車型,增加配置,提高售價。
至於低端……
做生意懂得都懂,要先賣貴的,這部分利潤最高,然後在向下普及細水長流。
全車型普及,那純純是二傻子營銷策略。
而在他掛斷電話,將沈北的事情交代搞定後。
他起身站在辦公室落地窗前。
整整吸了一支煙,終是直挺挺的站著。
但他的頭腦風暴已經席卷開來。
他很有商業嗅覺。
否則也不可能做上菊廠高層。
“沈北派人去迪子電池工廠作甚?”
這是顧林一直在琢磨的問題。
“他要進入這行業?”顧林皺皺眉:“不能吧……電池行業巨頭已經完全瓜分了市場,並形成技術壁壘和巨大的占有率,沈北投資這個行業多少有些不明智了。”
“除非……他能帶來電池革命,否則進來就是屍骨無存。”
顧林在辦公室來回走動。
問題來了。
沈北手上有電池新技術?
一點風聲沒聽說啊。
想了想,顧林抓起電話,直接撥打秘書:“馬上給我定機票去惠州,在定最好的酒店,去機場接一個叫古川的男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