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江城市第一人民醫院熱火朝天在搞肢體再生醫療技術實驗之時。
深度科技也開始忙碌起來。
按照沈北的安排,npic500機床已經全部從專屬倉庫,安裝到另一個新車間。
並掛牌成立機加車間。
當二十台npic500機床錯落有序安裝完畢後,彆的不說,單單是機床的本身,就給人一種超現代化工廠的衝擊力。
真正的機械加工!
隻要是工科男見此一幕,比看見美女還挪不動步。
同時,古川也按時完成招聘任務。
二十名機加工經驗在十年以上的技師已經全部入職。
古川站在機加車間,鬆了一口氣:“不辱使命,終於完成任務了。”
符於點點頭:“辛苦。但工人還不夠,三班倒的話,還需要四十名有經驗的工人。”
“啊……”古川撓撓頭:“容我一段時間,我在挖挖人。”
說實在的,不做hr不知道,這技術工人是真難挖!
這種類型的工人不像銷售流動性那麼強。
技術工人幾乎很少離職,在原本的工廠隻要工作下去,幾乎就是一路乾到退休。
當然,古川挖技術工人,可不是從私企隨隨便便挖人。
至少要帶有國資背景的。
這種工廠的技術工人,那肯定是經過嚴格篩選的,至少在保密方麵絕對沒問題。
而私企就不一樣了,對於私企老板而言,隻要你能操作機床,能完成生產任務就行,對於技術工人幾乎沒什麼背景調查。
所以,古川直接走捷徑,專挖國企技術工人。
而國企通常都不會放人,即便是放人,也會卡死檔案,非得惡心一把不可。
在挖人的過程中,古川可沒少和崔賀聯係,著實幫了不少忙。
此時。
機加車間內。
隻有陳硯,周何,顧尚國,白寧四個專家院士在鼓搗機床。
通過這段時間廢寢忘食的研究。
他們大致已經掌握如何操作這個機床。
為了驗證理論和實際的區彆,他們打算親自上手加工幾個零部件出來。
隻要他們搞成功,後續才能為技術工人進行培訓,進而讓生產進入正軌。
此時的陳硯手指懸在全息操控台上方,電腦正在分析數據流,將電磁槍核心零件“軌道槽”的三維模型拆解成30多個加工節點,每個節點旁都標注著精確到小數點後六位的公差值。
周何看著三位數據,不禁吞咽下口水:“六位公差!怪不得咱們先前的設備加工不出來。”
按照他們之前使用國內最先進的機床,能做到四位公差,就已經相當牛逼了。
而這個機床,上來就開大招!
儘管他們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還是被畫麵衝擊的差點心神失守。
顧尚國和白寧目不轉睛的看著。
沒一會,數據流已經分析完畢。
周何趕忙將待加工的铌鈦合金錠固定在機床上。
“啟動束校準程序。”周何喊了一聲。
白寧在一邊電腦上啟動程序。
三組飛秒激光刀從不同角度探出,開始掃描加工件。
很快,電腦係統顯示,必須先以0.03毫米秒的進給速度剝離表層0.7微米的雜質,才能進入核心加工階段。
顧尚國微微吃驚:“這道程序這麼慢?”
周何笑道:“慢工出細活啊。”
陳硯道:“可以分開加工嘛,幾個機床就搞這個校準,其他機床拿來就加工,速度就快多了。”
白寧缺是提出反對意見:“估計不行,如此精密的表麵,但凡是在轉移的過程中磕破一下,還得進行重新校對,我認為還是一次性加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