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隨著設備的運轉,這台從廢土世界倒騰回來的設備,第一次在現實世界中應用。
而胡院長這邊幾個醫生卻是有些手忙腳亂。
掃描是開始了。
但圖像呐!
實時圖像也應該有的啊!
“難不成是掃描完畢在給圖?”一個醫生小聲提出疑問。
胡院長搖搖頭:“這麼先進的ct,不應該的。”
放射科的醫生擦擦額頭汗水,不斷點擊屏幕,試圖找出圖像畫麵。
其他醫生也急的不行。
跟在在屏幕上一頓亂戳。
也能是運氣好,或者是……其他什麼原因。
眾人一頓瞎鼓搗。
圖像界麵出來了。
胡院長大喜:“誰按的?”
幾個醫生對視一眼,扶著額頭。
完全……不知道是誰按的。
剛剛場麵實在過於混亂,甭管是誰,都上手戳屏幕,鬼知道誰按到了什麼……
胡院長差點吐血:“算了算了,看圖像,一會在研究。”
眾人這才將精力放在屏幕圖像上。
傳統ct的灰度圖像已被實時生成的三維肺臟模型取代,每一根亞段支氣管都清晰得如同實體解剖,表麵流動著代表密度的彩色紋理。
鮮紅色是血管,淡藍色是肺泡,連直徑不足1毫米的細支氣管都在隨呼吸輕輕搏動。
突然,屏幕右側的信號欄跳出一串急促的綠色脈衝。
胡院長一驚:“這,這……這是!”
放射科醫生抬了抬眼睛,仔仔細細看著屏幕。
“院長,這,這好像異常信號啊。”放射科醫生吞咽下口水。、
胡院長咦了一聲:“這就中獎了嗎?”
所謂中獎,自然是指設備發揮到了極致。
將效果發揮到最好。
這台ct最牛逼的地方,不是在於能清晰的拍攝人體肌肉組織和骨骼情況。
而是能拍攝癌細胞!
能觸發報警的情況,那還用多說?
胡院長小聲說道:“繼續,繼續!”
放射科醫生繼續操作。
點開警報,裡麵的內容顯示:“大數據梳理,發現可疑微灶,可進一步啟動相控聚焦模式。請相關醫生判斷。”
這是設備內部自帶智能病例大數據提供的消息。
至於準不準,還得由醫生進行判斷。
畢竟,數據的僵硬的,極有可能造成誤判。
此時的放射科醫生按下屏幕局按鍵,掃描環內的探頭陣列瞬間調整角度,原本分散的光束如聚光燈般集中在右肺下葉的一個小點上。
孫庸隻覺得胸口有片刻輕微的溫熱感,隨即消失無蹤,而屏幕上的三維模型已放大至細胞級彆,無數個多邊形網格構成的肺泡結構中,一個直徑僅300微米的灰白色結節正隨著呼吸微微起伏。
眾人見此一幕,紛紛瞪大眼睛。
一副難以置信的神色。
真的中獎了!
胡院長揮揮手:“老劉,你是內科的,看看。”
放射科醫生讓出位置。
老劉看了幾眼,小聲說道:“邊緣呈分葉狀,內部密度不均。”
胡院長等人對視一眼。
把聲音壓到最低,繼續商討著結論。
不同於傳統增強ct需要注射造影劑,全維相控ct通過多能譜成像技術,已清晰顯示出結節周邊的微血管分布,那些扭曲的血管紋理像極了腫瘤早期的“滋養血管網”。
此時的放射科醫生切換至“細胞特征分析”界麵,屏幕上立刻浮現出結節的細胞層麵影像:正常肺泡上皮細胞呈規則的多邊形,而結節邊緣的細胞卻顯得異常擁擠,細胞核被染成深紫色,體積比周圍細胞大出近一倍。
“唉唉?好像還能進行靶向穿刺掃描。”放射科醫生發現了新的驚喜。
胡院長頓時瞪大眼睛:“這也能做?”
放射科醫生好像發現了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