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裡,地球屋脊的屋脊。
海拔五千米以上的空氣,稀薄得像一層被拉伸到極致的透明薄膜,每一次呼吸都成為一次有意識的努力,一次肺部與重力之間的小小抗爭。夜空,在這裡卸下了所有偽裝。它並非人們通常描述的黑色天鵝絨,而是一種更深邃、更無限的存在——一種近乎真空的、帶著寒意的純黑,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線與聲響。然而,在這片絕對的黑暗背景上,星辰卻以近乎暴力的方式燃燒、炸裂、綻放。銀河不再是遠方一條朦朧的光帶,而是一條傾瀉而下的、由無數鑽石碎屑和液態火焰構成的浩瀚瀑布,其光芒之強烈,甚至能在荒蕪的大地上投下細微的、搖曳不定的影子。
阿裡天文台就坐落在這片宇宙與塵世交界的極限之地。它那些白色的圓頂,如同散落在嶙峋山脊上的巨大珍珠,在星輝下泛著清冷的光。其中一座圓國內,此刻隻剩下南曦一人。
主控室的光線被刻意調得很暗,隻有幾麵巨大的顯示器散發著幽藍和墨綠的光暈,映照著她略顯蒼白的臉龐。空氣裡彌漫著設備低沉的嗡鳴、服務器散熱風扇規律的嘶嘶聲,以及一種屬於精密儀器的、冰冷的金屬與塑料的氣味。南曦蜷縮在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裡,身上裹著一件厚厚的防寒服,指尖在虛擬鍵盤上快速而無聲地滑動,像是一隻忙碌的蜘蛛,在由數據和光纜編織的無形之網上檢索著宇宙的密語。
她是這裡今晚的值守天文學家,也是這個觀測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她的項目,是監聽來自宇宙深處的中性氫21厘米譜線,試圖在廣袤的電磁波譜中,捕捉那些可能揭示宇宙早期結構、甚至是地外文明存在的、極其微弱且特殊的信號。
這工作漫長、孤獨,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時間都充斥著毫無意義的宇宙背景噪音。用同行的話說,就像是在一片無邊無際的、由無線電波構成的沙漠裡,尋找一粒可能具有特定形狀的金沙。需要極致的耐心,更需要對“虛無”的非凡忍受力。
南曦的目光掃過實時數據流瀑布。脈衝星規律的心跳,星係核偶爾的狂暴,星際介質低沉的絮語……一切如常。她端起手邊已經微涼的咖啡,抿了一口,苦澀的液體讓她因長時間專注而有些疲憊的神經稍稍振奮。
就在這時,一絲極細微的異常,像一根無形的針,輕輕刺入了她高度敏感的專業直覺。
不是通常意義上的乾擾,不是衛星過境的熟悉標識,也不是地球上某個角落的雷達或通信基站泄露的雜波。它太……“平滑”了,又平滑得有些不自然,像是一段完美正弦波被某種無法理解的力量調製過,嵌入在21厘米波段那原本應該充滿隨機漲落的背景噪音之中。其強度低得可憐,幾乎與噪音本身融為一體,若非她為另一個項目調試的超高靈敏度算法正在後台運行,根本不可能被捕捉到。
她放下咖啡杯,坐直了身體,指尖的動作快了幾分。調出原始數據,放大頻譜,應用一係列複雜的濾波和去卷積算法。屏幕上,那條原本幾乎不可見的“痕跡”開始變得清晰起來。它不是單一的頻率,而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波形結構,由無數諧波和分形模式嵌套而成,仿佛某種擁有極高智慧的造物精心編織的錦繡。
心跳微微加速。是儀器誤差?她快速調出自檢日誌,所有子係統都報告狀態正常。是太陽活動?空間環境監測數據平靜得像一潭死水。是某個未知的、剛剛開始運行的空間探測器?她接入全球空間器軌道數據庫,交叉比對時間和方位……沒有匹配項。
更讓她感到一絲寒意的是,這信號並非轉瞬即逝。它持續著,以一種近乎固執的穩定性,在背景中低吟。而且,隨著她將阿裡天文台的接收數據,與全球其他幾個主要射電天文台通過公開數據流或合作渠道可以獲取部分實時數據)進行粗略比對時,發現這微弱的“痕跡”似乎具有全球一致性。它不像是一個電源發出的,倒像是一種……彌漫在整個地球周圍的“背景輻射”,隻是以前從未被以這種方式“聽”到過。
她深吸了一口稀薄而冰冷的空氣,試圖壓下心中那點開始不安分地跳躍的火花。可能是某種全球性的、未知的地球物理現象?或者是某種她尚未知曉的、超大規模的民用或軍用通信實驗?
她將注意力集中在那段被提取和增強後的核心波形上。它由一係列起伏、轉折、脈衝和靜默構成,有一種奇異的、非隨機的節奏感。像密碼,像語言,又像……音樂?不,不是音樂,是更抽象、更基礎的東西。
出於一種連她自己都無法解釋的衝動,她隨手打開了電腦另一個屏幕上的一個軟件——那是她業餘愛好的產物,一個可以將數學曲線和幾何圖案轉換為3d模型並進行渲染的工具。她將那段波形的數字序列複製、粘貼了進去。
軟件需要輸入一個參數來決定將一維波形“拉伸”成三維模型的規則。她隨手選擇了最近使用過的一個預設——那是她前幾天研究古代美索不達米亞裝飾藝術時,根據一種常見的邊界紋樣設置的“蘇美爾螺旋變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按下回車鍵。
屏幕上,原本平淡的波形圖開始扭曲、旋轉、延伸。黑色的二維線條在虛擬空間中舞動,按照古老的、源自人類文明晨曦的幾何規則,構建出一個複雜而詭異的立體結構。
當模型最終生成完畢,穩定地懸浮在屏幕中央時,南曦感覺自己的呼吸驟然停止了。
那不是一個隨機的、無意義的形狀。
那是一個她無比熟悉的圖案。線條的起伏、轉折的角度、那種獨特的、帶著某種笨拙又充滿力量的風格……
她猛地拉開辦公桌的抽屜,因為用力過猛,抽屜發出刺耳的摩擦聲。她從一堆筆記本和打印紙下麵,抽出一本厚重的大開本圖冊,飛快地翻動著。紙張在她指尖嘩啦啦地響,在寂靜的控製室裡顯得格外突兀。
找到了。
那一頁,是高清影印的古代蘇美爾泥板殘片。泥板表麵布滿了由蘆葦杆壓印出的楔形文字,但在文字的邊框和間隔處,雕刻著一些裝飾性的圖案。其中一個主要的、重複出現的符號——
她抬起頭,看看屏幕上的三維模型。
再低下頭,看看圖冊上的泥板符號。
一模一樣。
絲毫不差。
由來自宇宙深處或者近得可怕?)的、無法解釋的無線電信號,經過現代最尖端的射電天文技術捕獲、算法增強,再通過一個基於古代美索不達米亞藝術規則的數學變換,最終呈現出的三維結構,竟然與一塊五千多年前、由遠古先民在泥板上刻下的符號,完全重合。
冰冷的寒意,不再是細微的針刺,而是化作一股洶湧的暗流,瞬間從她的尾椎骨竄上頭頂,讓她頭皮發麻。主控室裡那恒定的低溫,此刻仿佛變得刺骨。設備運行的嗡鳴聲,似乎也帶上了某種不祥的韻律。
她靠在椅背上,怔怔地看著屏幕上那個懸浮的、散發著幽藍光芒的模型,以及旁邊圖冊上那跨越了五千年時光的、土黃色的泥板印記。
科學訓練在她腦中尖叫著提出各種可能性:巧合?概率論上存在這種巧合嗎?她的算法有未知漏洞?變換規則引入了人為的偏向?甚至是……某種自我心理暗示的幻覺?
但直覺,那種屬於探索者最原始的、對“異常”的敏銳嗅覺,卻在告訴她:不。這不是巧合。這不是錯誤。
這是一種聯係。一種跨越了難以想象的時間與空間尺度的、瘋狂的聯係。
窗外的星空,依舊璀璨、寂靜、永恒。它們曾經照耀著蘇美爾人仰望天空的瞳孔,如今也照耀著這座人類建在屋脊之上的、試圖窺探宇宙秘密的眼睛。在這條貫穿古今的光線上,某個不可思議的節點,似乎就在剛才,被她無意中觸動了。
南曦伸出手,指尖微微顫抖著,輕輕觸摸著冰冷的屏幕,仿佛能透過那層玻璃,感受到那個符號所承載的、來自遙遠過去或是遙遠他方?)的、冰冷而沉默的重量。
斷線的信號,此刻,卻仿佛連接起了什麼。
她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她隻知道,她所熟悉的世界,那由經典物理學、宇宙學、考古學和曆史學共同構築的、堅實而有序的知識大廈,就在這個阿裡高原的深夜,被這來自虛空的一聲微弱“低語”,撬開了一道細微的、卻深不見底的裂縫。
而裂縫的後麵,是她從未想象過的、一片浩瀚無垠的未知。以及,或許,潛藏於神話與星光背後的,令人戰栗的真相。
喜歡神話物理局請大家收藏:()神話物理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