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星空下那短暫而清晰的“回響”,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了一顆石子,激起的漣漪在三角團隊心中久久蕩漾。成功捕捉到與預測模型高度吻合的異常信號,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狂喜,更是一種信念的夯實——他們的方向是對的,神話與物理之間,確實存在著一道尚未被現代科學正式承認的橋梁。
然而,卡西姆警示的“不明光源”,像一道冰冷的陰影,迅速將這份喜悅拉回嚴峻的現實。探索之路,絕非坦途。
在巴比倫剩餘的兩天裡,他們沒有再捕捉到同樣強度的信號,但持續監測到的背景“噪聲”中,依然能辨識出與神話頻率模板相關的、極其微弱的痕跡,這進一步證實了效應的存在並非偶然。他們謹慎地擴大了測量範圍,收集了更多環境數據,為後續的深入分析做準備。
離開巴比倫的前夜,在簡陋的招待所房間裡,三人召開了第一次實地考察總結會。加密的衛星鏈路將關鍵數據摘要傳回了王大錘工坊的服務器。
“巴比倫的數據是決定性的。”顧淵看著屏幕上定格的異常波形,語氣中帶著前所未有的信心,“它證明了我們的理論框架具有現實的根基。‘神話頻率’並非隻存在於理論推演或高度敏感的實驗室環境中,它在特定的曆史物理節點,是確實可被探測的。”
南曦補充道:“信號的出現具有明顯的環境選擇性,與特定的時間深夜)、地點祭祀廟、塔基核心)可能還存在我們尚未完全理解的觸發條件。這為我們後續的考察提供了重要參考——不能盲目測量,必須精準定位‘共鳴點’。”
王大錘則更關心技術細節和那個“不明光源”:“設備運行基本正常,但沙漠環境的腐蝕性和沙塵對精密儀器是個考驗,後續需要加強防護。另外,那幫躲在沙丘後麵的家夥……媽的,肯定是‘熵減基金會’的人吧?陰魂不散!”
顧淵沉吟道:“無法完全確定,但可能性極大。他們在巴比倫的出現,印證了我們的判斷——他們不僅在關注,而且在近距離監視。這意味著,我們接下來的行動,必須更加注重隱蔽和反偵察。”
帶著豐碩的數據和更加沉重的警惕,團隊離開了美索不達米亞,踏上了返回的旅程。他們沒有直接前往下一站昆侖山,而是決定先返回沿海城市的基地進行休整、設備維護和數據深度分析。連續的奔波和高強度工作,以及精神上的壓力,讓三人都感到有些疲憊,他們需要時間消化巴比倫的成果,並為更具挑戰性的昆侖之行做好萬全準備。
回到熟悉的工坊,仿佛回到了一個相對安全的港灣。儘管知道“熵減基金會”的觸角可能早已延伸至此,但這片由鋼鐵、數據和信念構築的領地,依然能給他們帶來一絲心安。
王大錘立刻投入了對所有設備的徹底檢修和維護。巴比倫的沙塵無孔不入,一些傳感器的靈敏度出現了輕微下降,連接線纜也有磨損跡象。他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仔細地清潔、校準、更換部件,甚至為一些關鍵設備加裝了額外的防塵和減震外殼。他還根據巴比倫的經驗,改進了無人機的抗乾擾算法和電池續航能力。
南曦則與顧淵一起,對帶回的完整數據進行了地毯式的分析。他們不僅確認了最初發現的異常信號,還從中剝離出了一些更細微的、之前被忽略的模式。例如,他們發現,在異常信號出現前約半小時,遺址區域的背景次聲波頻譜會出現一種極其緩慢的、類似“呼吸”的預調製現象。這或許可以作為一種預測信號出現的早期指標。
更重要的是,他們將巴比倫數據與南曦捕獲的原始宇宙信號進行了更精細的比對。結果令人振奮:不僅核心波形結構相似,他們還在宇宙信號中,找到了與巴比倫實地信號中那段“預調製”模式相對應的、極其隱蔽的編碼段落!這強烈暗示,宇宙信號中可能本身就包含了關於其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更容易被“激活”的引導信息!
“這信號……它不僅僅是信息,它似乎還自帶‘說明書’……”南曦看著比對結果,感到一陣心悸。這信號的複雜和精巧程度,遠超她的想象。
顧淵的眼神也更加深邃:“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發出這信號的存在,其技術水平和意圖,就更加深不可測了。它是在廣播知識?還是在……播種某種‘觸發器’?”
這些發現讓接下來的昆侖山之行,目標更加明確,但也背負了更重的期待和更深的疑慮。
在緊張的設備維護和數據分析之餘,針對昆侖山的特殊環境,他們開始了更具針對性的準備。
昆侖山,被稱為“萬山之祖”、“天帝之下都”,其環境之嚴酷、地形之複雜、傳說之神秘,遠非巴比倫可比。高海拔、低溫、缺氧、複雜的地質結構、以及可能存在的、不為人知的自然險境,都是巨大的挑戰。
王大錘開始采購和改裝適用於高海拔和極寒環境的特種設備:低溫下依然能保持性能的電池和電子元件、防冰霜的傳感器鏡頭、適用於冰雪岩混合地形的無人機旋翼和起落架、以及輕便但保暖的應急裝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南曦則負責與國內相關的高山協作團隊和熟悉昆侖山西段情況的藏族向導聯係。她需要找到不僅經驗豐富,而且口風緊、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這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通過層層關係和嚴格的背景調查,最終確定了一個由三名資深藏族登山向導和兩名高山協作組成的小型支援團隊。他們將在青海的格爾木市與考察隊會合。
顧淵則再次深入故紙堆,並結合現代地質勘探資料謹慎參考了基金會資料中關於昆侖山的部分,並進行了多方驗證),試圖更精確地定位那個傳說中的“天帝之下都”可能對應的物理位置。他根據藏族老牧羊人歌謠中隱含的方位描述、特定星宿在古代文獻中對昆侖的指向,以及地質圖上標示的、可能存在大型地下空腔或特殊礦物構造的區域,最終圈定了幾個優先級最高的搜索區域。
與此同時,針對“熵減基金會”可能的持續監視,他們也製定了更周密的應對策略。決定采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方法。公開的行程信息隻顯示他們將在青海進行常規的高原地質與生態考察,真正的目標和詳細路線僅限核心團隊知曉。通訊將采用更高強度的加密和跳頻技術,並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聯絡。在進入目標區域後,將實行嚴格的無線電靜默。
出發前夜,工坊內燈火通明。所有設備已經維護完畢,打包裝箱。物資清單核對了一遍又一遍。應急預案反複推演。
南曦檢查著個人裝備,高原反應的藥物、氧氣瓶、防寒衣物……她撫摸著那冰冷的氧氣麵罩,心中對即將到來的嚴酷環境既有敬畏,也有期待。
王大錘最後一遍測試著衛星電話和加密通訊設備,嘴裡嚼著抗疲勞的口香糖,眼神專注。
顧淵則靜靜地站在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圖前,目光落在那個被紅色圓圈標注的、雄踞亞洲腹地的昆侖山脈。他的手指輕輕劃過那蜿蜒的山脊線,仿佛能感受到那片土地蘊含的、比美索不達米亞更加古老、更加磅礴的力量。
“昆侖……那裡隱藏的,會是更接近源頭的聲音嗎?”他低聲自語。
巴比倫的成功,給了他們信心,但昆侖的挑戰,將是全方位的。自然的威嚴,傳說的迷霧,還有那如影隨形的監視……這一切,都將在那片雪域高原上,等待著他們。
準備已然就緒。三角團隊將再次啟程,帶著從巴比倫獲取的密鑰,向著更加神秘、也更加危險的昆侖深處,進發。去追尋那來自神話時代,可能依舊在群山之間回蕩的……天帝之音。
喜歡神話物理局請大家收藏:()神話物理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