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泣石”群那聲轉瞬即逝的“尖嘯”,像一根冰冷的針,刺破了高原跋涉的疲憊,在三人心頭留下了一道難以磨滅的印痕。成功捕捉到信號的興奮,被那信號本身所攜帶的、近乎毀滅性的意味徹底衝淡。顧淵的推斷——“不是低語,是尖嘯”、“遠古劇變的回響”——為這片看似荒涼寂靜的石群,蒙上了一層更加深沉、更加令人不安的陰影。
當晚的營地,氣氛凝重。呼嘯的寒風刮過帳篷,仿佛呼應著白天那聲無形的呐喊。高原反應帶來的頭痛和失眠,與這新發現帶來的心理壓力交織在一起,讓休息成了一種奢望。南曦蜷縮在睡袋裡,筆記本電腦放在膝頭,反複回放著那段不足一秒的信號數據。每一次波形的重放,都讓她仿佛能感受到某種超越時間的巨大力量,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深可見骨的傷痕。
王大錘則更加煩躁,他檢查了一遍又一遍的設備,尤其是那個捕捉到“尖嘯”的聲波傳感器,懷疑是不是極端環境導致了設備的瞬態故障,產生了假信號。但所有的自檢日誌都顯示設備運行正常。他甚至在帳篷外,頂著寒風,用備用設備對同一區域進行了短暫的複測,結果一無所獲。那聲“尖嘯”仿佛隻是一個偶然泄露的、來自地底深處的歎息,可遇而不可求。
顧淵幾乎沒有睡。他在頭燈下,將“鷹泣石”的信號與巴比倫的數據、以及他神話庫中所有關於災難、崩塌、神怒的敘事模板進行比對。結果令人心驚:雖然波形細節因載體岩石與電磁波局部場擾動)和事件性質不同而存在差異,但其核心的“衝擊性”、“高能瞬態”的特征,卻在多個不同文明的神話災難描述中,找到了結構上的“遠親”。這似乎暗示,在遠古的某個時刻,地球可能真的經曆過某種全球性的、高強度的物理衝擊,其“回聲”以不同的方式,被各地的先民和地質結構記錄了下來。
“昆侖山……果然不簡單。”顧淵在晨曦微露時,對圍攏過來的南曦和王大錘低聲說道,他的眼中布滿了血絲,但眼神卻異常明亮,“‘鷹泣石’給我們的,可能不是我們最初想找的‘神話頻率’,而是一個背景,一個底色——這片土地,本身就可能是一個巨大‘傷疤’的所在。我們接下來要尋找的‘天帝之下都’,或許就建立在這傷疤之上,或者……與這傷疤的成因有關。”
這個推斷讓接下來的行程,背負了更沉重的意義。他們不僅要尋找神秘的“回響”,還可能是在接近一個遠古的、可能依舊活躍的“創口”。
隊伍繼續向更高、更深處進發。海拔已經超過四千五百米,每前進一步都異常艱難。空氣稀薄得讓肺部火燒火燎,強烈的紫外線灼烤著裸露的皮膚,unpredictabe的天氣時而陽光明媚,時而烏雲密布,卷起漫天雪粒。紮西團隊更加沉默,行動卻愈發謹慎,他們對山勢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都保持著最高的警覺。
按照顧淵根據星圖、傳說和地質特征重新校準後的路線,他們離開了相對明顯的古河道,開始攀爬一片更加陡峭、布滿了風化碎裂岩的冰磧坡。這裡幾乎看不到任何生命的痕跡,隻有無儘的岩石、冰雪和仿佛亙古不變的風。
經過大半天艱難的跋涉,在午後陽光被翻滾的雲層遮蔽,天色變得陰沉時,他們抵達了第一個高優先級目標區域——一處位於巨大山壁凹陷處的、相對背風的平台。平台邊緣,是深不見底的冰蝕峽穀,雲霧在腳下繚繞。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平台內側,那片顏色明顯與周圍山體不同的岩壁。那不是普通的灰黑色岩石,而是一種暗沉的、仿佛蘊含著金屬光澤的墨綠色基岩,岩壁表麵異常光滑,幾乎看不到風化痕跡,與周圍犬牙交錯的景象格格不入。岩壁底部,散落著一些同樣材質的、規則得不像自然形成的碎石塊。
“就是這裡。”顧淵喘息著,目光灼灼地盯著那片墨綠色岩壁,語氣帶著一種近乎確鑿的斷定,“根據星圖指向和傳說中‘下都’入口‘非金非石,色如碧穹’的描述,就是這裡!”
紮西看著那片岩壁,黝黑的臉上也露出了罕見的凝重神色,他用藏語低聲對同伴說了幾句,然後對顧淵說:“老人們叫這裡‘綠玉壁’,說這是山神府邸的大門,從來不讓族人靠近。說門後麵,有時候會傳出‘流水和說話的聲音’。”
流水和說話的聲音!這與顧淵研究中,蘇美爾恩基神水與智慧之神)的屬性,以及其符號可能代表的“信息流動”之意,產生了驚人的呼應!
顧不上疲憊和高原反應,團隊立刻行動起來。王大錘和南曦在紮西協作的幫助下,選擇點位,小心翼翼地部署設備。這一次,他們格外謹慎,不僅布置了聲波和磁場傳感器,還特意將兩個靈敏度最高的次聲波探測器,直接貼附在那片光滑的墨綠色岩壁上。
高原的天氣說變就變,剛才還隻是陰天,轉眼間就刮起了強烈的側風,卷著冰粒砸在臉上,生疼。氣溫驟降。紮西催促著加快速度,擔心暴風雪來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在設備剛剛部署完畢,數據線還沒來得及完全理清時,南曦一直緊盯著監控屏幕的眼睛,猛地睜大了!
沒有等待,沒有預兆!
就在設備接觸岩壁,完成初始化的瞬間,屏幕上,代表貼附在岩壁上的那次聲波探測器的通道,猛地爆發出了一組極其強烈、極其複雜的信號!
那不是“鷹泣石”的短暫尖嘯,而是一種持續的、渾厚的、如同深海巨獸低鳴般的低頻振蕩!其頻率穩定地維持在個位數赫茲,振幅卻大得驚人,甚至讓設備的增益係統不得不自動調低,以防止過載!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低頻振蕩並非單調的。它內部精細地調製著更加複雜的諧波結構,那些諧波的起伏、轉折、脈衝間隔……南曦幾乎不需要仔細比對,就能認出其核心模式——與她捕獲的宇宙信號中,那個經過蘇美爾螺旋變換後、與恩基符號完美契合的核心段,幾乎一模一樣!
“恩基的頻率……是恩基的頻率!”南曦失聲喊道,聲音在狂風中有些失真,充滿了難以置信的激動,“就在這裡!這岩壁……它在持續地發射,或者說是傳導著這種頻率!”
幾乎在同一時間,磁場傳感器也捕捉到了與這次聲波振蕩同步的、強大的、規律性變化的磁場!那磁場的變化模式,同樣與顧淵模板庫中,模擬“智慧之水流動”、“信息解碼”等意象的波形高度吻合!
王大錘也看到了數據,他顧不得風雪,撲到設備旁,確認所有連接正常,然後對著顧淵和南曦激動地揮舞著手臂:“媽的!找到了!真的找到了!這不是偶然,這不是背景!這他媽是個……是個‘廣播塔’!或者是……是個‘共鳴腔’!”
顧淵站在風雪中,任由冰粒打在他的眼鏡片上,他死死地盯著那片在惡劣天氣下更顯幽暗神秘的墨綠色岩壁,身體因為激動和寒冷而微微顫抖。二十年的追尋,無數次的質疑與孤獨,在這一刻,在這片與世隔絕的昆侖雪線上,得到了遠超預期的證實!
神話,並非虛構!恩基,或者說,恩基所代表的那種與“水”某種流體力學或信息流隱喻)和“智慧”高度有序的信息)相關的物理原理或宇宙常數,其“頻率”真實存在,並且,在這片被稱為“天帝之下都”的古老岩壁上,以一種穩定而強大的方式“鳴響”著!
這與巴比倫的短暫“共鳴”和“鷹泣石”的災難“尖嘯”截然不同。這是一種持續的、穩定的、仿佛源自地底深處,或者直接與某種宇宙背景相連的“基礎頻率”!
紮西和他的同伴們看著激動不已的三人,又看看那片毫無異常聲響對人類聽覺而言)的岩壁,臉上寫滿了困惑與敬畏。他們聽不懂什麼頻率數據,但他們能感受到這三個“外來者”身上散發出的、發現驚天秘密的震撼,這讓他們對祖輩相傳的關於“綠玉壁”的禁忌,產生了更深的理解——這裡,確實存在著凡人無法理解的力量。
風雪越來越大,紮西強行中斷了測量,指揮團隊迅速收拾設備,撤離平台,尋找背風處搭建緊急營地。數據記錄雖然短暫,但獲取的信息量是爆炸性的。
在呼嘯的風雪和簡陋的帳篷裡,三人圍著保存了核心數據的硬盤,激動得難以自持。他們不僅確認了“神話頻率”在昆侖山的存在,更找到了一個穩定的、強大的信號源!這意義太過重大,它意味著,他們可能找到了一個可以長期觀測、甚至進行交互實驗的“天然實驗室”!
“恩基的頻率……”顧淵反複咀嚼著這個詞,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如果這真的是某種……宇宙信息場的本地化節點,或者遠古某個高等文明留下的‘信標’……那麼,它所蘊含的知識,可能遠超我們的想象!”
昆侖山給予他們的,不再是警告的“尖嘯”,而是來自智慧深處的、持續不斷的“低語”。他們站在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門檻前,門後,可能是理解宇宙運行機製的鑰匙,也可能是……潘多拉魔盒的鎖孔。
風雪依舊,但帳篷內的三人,心中卻燃燒著一團驅散寒冷的火焰。他們知道,真正的探索,現在才剛剛開始。
喜歡神話物理局請大家收藏:()神話物理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