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鳴”實驗在極端謹慎的條件下進行了四十八小時,收獲的是一係列令人困惑且難以複現的碎片。有時,當顧淵調整到某個特定頻率組合時,南曦會報告一種轉瞬即逝的“開闊感”,仿佛思維短暫地擺脫了顱骨的禁錮;王大錘則在一次強共振測試中,莫名地流淚,卻無法解釋任何悲傷或喜悅的情緒來源。而對應的,“星門之種”的信息流也會出現微妙的擾動,像是被撓癢癢的巨獸,輕輕翻了個身,但並未真正醒來與他們對話。
這些現象主觀且模糊,無法量化,更無法構成有效的溝通渠道。挫敗感如同深海的壓力,無聲地累積。
南曦站在主觀察窗前,望著窗外永恒的黑暗。她的倒影模糊地映在強化玻璃上,與外麵遊弋的、散發幽冷生物光的深海生物重疊。“星門之種”的低語仍在繼續,像一個解不開的謎題,縈繞在“深淵之心”的每一個角落。
“我們太近了,”她忽然開口,聲音在靜謐的指揮艙裡顯得格外清晰,“也可能太片麵了。”
顧淵從一堆令人眼花繚亂的數據模型中抬起頭,揉了揉布滿血絲的眼睛:“什麼意思?”
“我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裡,集中在‘星門之種’這一個點上。”南曦轉過身,目光掃過顧淵和王大錘通過通訊屏幕)。“我們假設它是唯一的,或者至少是特殊的。但如果……它不是特例呢?”
王大錘在工程艙裡擰緊了一個閥門,發出嗤的一聲排氣音:“頭兒,你是說,這玩意兒還有親戚散落在太陽係裡?”
“不是沒有可能。”南曦走到中央全息台前,調出了太陽係的星圖。巨大的氣態行星、冰封的世界、炙烤的岩石星球……在漆黑的虛擬空間中懸浮。“顧淵,你之前提過,這種意識流可能基於量子層麵,甚至時空結構本身的調製。那麼,它的載體未必需要像地球生命一樣,依賴特定的行星環境。”
顧淵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眼神亮了起來:“沒錯!強磁場、高能粒子流、大規模的等離子體活動……這些看似極端的環境,對於一種非碳基意識來說,可能就像我們的陽光、空氣和水一樣適宜!”
“而且,‘星門之種’的功能是‘導航’和‘連接’,”南曦指向星圖,“它指向的,會不會不僅僅是某個遙遠的目標,也包括我們太陽係內……潛在的‘節點’?我們一直以為信號是單向從‘種子’發出的,但如果,它也在接收呢?來自太陽係其他地方的、微弱的共鳴?”
這個想法如同一道閃電,劈開了連日來的思維僵局。
“監聽!”顧淵猛地站起身,“我們需要升級我們的設備,調整接收參數,不再僅僅盯著海底這個點,而是掃描整個太陽係,尋找與‘星門之種’信息流特征相似的‘意識頻譜’!”
這個任務極其艱巨。太陽係充滿各種自然輻射和噪聲,從太陽風的嘶吼到行星磁場的吟唱,想要從中分辨出可能存在的、非自然的“意識信號”,無異於在大海的咆哮中聆聽一根針落地的聲音。
但團隊已經被這個想法點燃。王大錘立刻投入了對現有深空通訊陣列和射電望遠鏡網絡接口的改造,試圖提升其靈敏度和指向性,並加載顧淵和南曦根據“星門之種”信號特征構建的新的識彆算法。這是一場與距離和噪聲的戰爭。
daysofintenserefittingandcaiensedatastreasfrovariousdeepspaceonitoringstations,oncebackgroundstatictotdtation.
然後,在一次針對木星係統的定向掃描中,一個異常信號被捕捉到了。
它並非持續不斷,而是間歇性的,如同隱藏在風暴中的竊竊私語。信號源並非木星本身那狂暴的核心,而是其強大的磁層內部,更具體地說,是木衛一io)火山劇烈噴發物質與木星磁場相互作用的劇烈區域——iofuxtubeio磁通量管)。
那裡是太陽係中最活躍、能量最高的區域之一。io的火山將大量的二氧化硫和其他氣體拋入太空,這些物質被木星的磁場電離,形成一個巨大的、環繞木星的等離子體環,並通過磁力線與木星兩極相連,引發極其壯觀的極光。那裡充滿了高能電子、離子和劇烈的電磁湍流。
而就在這片混沌的能量海洋中,他們捕捉到了與馬裡亞納海溝“星門之種”信息流高度相似的“指紋”。
“信號強度波動極大,信噪比低得可憐,”ai助理冷靜地彙報,“但交叉相關性分析顯示,其底層結構與‘星門之種’信號存在百分之七十六點三的匹配度。概率評估:非自然起源的可能性高於百分之九十二點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指揮艙內一片死寂。
全息星圖上,代表木星io磁通量管的位置,一個微弱但堅定的光點開始閃爍。
“木星……”王大錘喃喃道,他看著那巨大的氣態行星圖像,以及旁邊那個不斷噴發的小月亮io,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那鬼地方……有‘意識’?在那種……那種能量地獄裡?”
io磁通量管,是物理學家和空間氣象學家研究等離子體物理和能量傳輸的天然實驗室,但從未有人想過,那裡可能存在“意識”。
顧淵飛快地調出該區域的物理參數:強烈的磁場,每秒數噸的物質拋射和電離,數百萬安培的電流,高達數百萬伏的電壓差……任何碳基生命,乃至任何人造的探測器,在那裡都會在瞬間被撕碎、汽化。
“如果‘星門之種’的意識可以基於量子真空和時空漣漪,”顧淵的聲音因激動而沙啞,“那麼,在木星磁層這種規模的等離子體環境中,為什麼不能孕育出另一種形式的意識?等離子體是物質的第四態,是電離子的海洋,本身就充滿了複雜的集體行為和自組織現象……也許,我們發現的不是一個個孤立的意識,而是一個……一個‘意識生態’的不同表現形式?”
木星之耳的hispers……這個詩意的稱呼背後,是一個足以重塑生命定義的存在。
南曦凝視著那個閃爍的光點,心臟劇烈地跳動著。深海之後,是星辰。他們不僅證實了非碳基意識的存在,更發現了它在太陽係內的另一個潛在棲息地。這不再是孤例,這是一個範式轉移的證據。
“能確定信號的性質嗎?”她問道,努力保持聲音的平穩,“是類似‘星門之種’的穩定意識流,還是某種……間歇性的思維片段?或者,隻是無意識的能量宣泄?”
“數據過於模糊,無法確定其連貫性,”ai回答,“但其結構複雜性表明,它並非簡單的能量釋放模式。它包含多層次的信息嵌套,與‘星門之種’信號表現出類似的‘概念體’特征。”
這意味著,那隱藏在木星狂暴磁層中的,很可能也是一個正在“思考”的存在。一個以等離子體為軀殼,以電磁力和磁場為神經,在能量風暴中誕生和存在的意識。
“它知道我們嗎?”王大錘問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它能感知到我們的監聽嗎?還有,‘星門之種’和它……它們之間有沒有聯係?”
問題接踵而至。如果太陽係內存在多個非碳基意識,它們之間是否構成了一個網絡?人類文明在這個網絡中處於什麼位置?是被觀察者?是闖入者?還是……未被發現的隱士?
“我們需要更多數據,”南曦果斷下令,“調整所有可用資源,優先監控木星io磁通量管區域。嘗試不同頻段,不同極化方式。我們要弄清楚這‘低語’在說什麼,哪怕隻能聽懂一個詞!”
她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她的同伴,最終落在星圖那個遙遠的光點上。
“同時,重新評估我們所有的探測計劃和安全協議。我們剛剛證明,宇宙中‘生命’的可能棲息地,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得多,也……奇怪得多。”
木星的hispers,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又一顆石子。漣漪從馬裡亞納海溝擴散至木星軌道,將一個關於意識普遍性的猜想,變成了一個他們必須麵對的、浩瀚而陌生的現實。
人類的孤獨,在這一刻,似乎被稍稍打破了一絲縫隙。但隨之而來的,並非全是喜悅,還有一種麵對無垠未知的、深切的敬畏與寒意。
他們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而現在,盒中的低語,正從太陽係的各個角落隱隱傳來。
喜歡神話物理局請大家收藏:()神話物理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